第636章 立下军令状(1 / 2)

不可!”

不待皇帝开口,殿内围着韩校尉有的数名大臣异口同声地反对道。

他们之中有真心为天下安危考虑的文臣,也有暗藏私心想要建功立业的武将,文武大臣继反对立小太子之后,再次站到了一起。

反对的理由五花八门,总结下来无非是围绕两点:

一,萧昀舒年轻没经验;

二,南疆的守军不会听从定安侯世子的指挥。

信国公只提了一句人选,还没说到为何如何退敌,先引爆了一场大吵,他也不替徒弟说话,难得有耐性地等着他们吵出分晓。

皇帝自登基以来,一直试图削弱坐拥三十万踏炎军的定北侯,曾调派过十几名武将去庆苍州任职,意在分权。

老侯爷去世后,现任定北侯轻而易举地稳定住局势,那些被给予厚望的武将始终找不到空隙。

反而有好几人倒戈成了定北侯的忠心部下,再没有传任何隐秘的消息回京。

北蛮部落以铁骑为主,人高马大又凶残,在其他地方出来的将士根本无力对抗。

经年累月下来,定北侯已然成了皇帝不能释怀的心病,比身体内残存的丹毒还难消解。让他提拔萧昀舒去南疆立功,几乎不可能。

这一点,满朝文武都心知肚明,借着反对萧昀舒的机会推举起自己人。

长乐公主不便参与争论,不着痕迹地打量着争论中心的萧昀舒。

萧昀舒依旧是波澜不惊的一张冷脸,站在那里仿佛是一个局外人,并不在意皇帝是否会派他去南疆。

其他人越说越激动,脾气暴躁的武将恨不得撸起袖子当场比个输赢。

皇帝头被吵得嗡嗡作响,发现比起坦坦荡荡推举自家徒弟的信国公,这些装模作样的大臣不仅虚伪,废话还特别多。

“够了!”

庞老将军气沉丹田,爆喝一声打断了争论,“南边的百姓还在水深火热中,你们再吵上三天三夜也帮不上忙!”

“陛下!臣也认为萧世子太过年轻不适合担此重任。可由信国公担任主帅,枢密院指挥使莫大人为副将,共同前往”

信国公致仕多年不涉党争,莫琛只忠于皇帝,的确是很保险的组合。

皇帝似有意动,皱眉望向作壁上观的信国公。

“陛下,老臣年事已高,赶不了急行军。”信国公关键时刻不会逞强,“闻州军情危机,要想控制住安南国的公式,最重要的是速度。”

他的身子骨是比普通老头强,跟正当年的萧昀舒没法比。

谢老侯爷趁机推荐妻子的妹夫,“陛下,臣以为庞将军和国公爷说得很有道理。事急从权,不如由兵部盛侍郎为主将,先行带兵前往。”

若是瑞王真的在安南人的手里,谢家必定让他为国捐躯。

王尚书与谢老侯爷斗了大半辈子,如何看不出死对头眼里的杀意,“若说萧世子没有上战场的经验,盛侍郎连人都没杀过,更不合适。”

“陛下,依臣所见,怀化大将军才是接管南方驻军的最佳人选。”

他在亲外孙瑞王身上投入了太多心血,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就算瑞王再不堪,也无论要用尽一切方法补救。

怀化大将军常建章与王尚书是姻亲,比信国公小十来岁,是实打实从战场上建功立业升上来的官,比起兵部侍郎要合适得多。

眼看争论再次滑向三皇子党和七皇子党的争斗,皇帝的火气直冲天灵盖,怒喝道:“都给朕住嘴!”

殿内瞬间变得安静,只剩下急促的喘息声。

王尚书和谢老侯爷吵得面红耳赤,趁机喘口气酝酿下一波骂战。

皇帝烦躁地喝止住大臣,心中却没有更合适的人选。

“陛下。”

在大臣们等着皇帝吩咐的时刻,萧昀舒的声音不高不低,语调平淡道:“臣愿立下军令状,不解南疆之危,任凭处置。”

“萧爱卿这般有信心?”

皇帝眉头紧皱,面沉似水地一寸寸审视着萧昀舒的表情,“立军令状可不是闹着玩的。”

萧昀舒回道:“臣愿尽力而为。”

他嘴上说是尽力而为,眉眼之间却是肉眼可见的笃定。

王尚书、谢老侯爷以及其他抢着出战的武将们见状,不约而同地保持了沉默。

安南国的军队已经占据了邕州,进可攻退可守,手头还有一个不能随便射杀的人质瑞王。

守军刚经历过两场败仗,于老将军生死未卜,士气必然低迷。

除了萧昀舒,没有人会在事态尚未明朗的情况下向皇帝做出必胜的保证。

皇帝迟疑片刻,转向信国公,“信国公,你怎么看?”

信国公当然选择支持自己的徒弟,“陛下,微臣相信萧世子会不负所托。”

始终没参与争吵的沈若林、崔云恒、曹乐贤等人

最新小说: 完美人生[重生] 大风水师 华娱:我能进入梦境捡属性 我的成就有点抽象 武道霸主 武道天帝 四合院之家和万事兴 全科医师 画屏幽 农家娇女赚钱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