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心惊(1 / 2)

朱允熥越是这样,朱元璋越是奇怪。

怀疑的种子一但种下,就会生根发芽。

朱元璋并没有直接找来朱允炆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而是在犹豫很久之后,还是对锦衣卫下达了调查的命令。

这是他第一次,让锦衣卫对东宫进行调查。

而这番调查,虽然没有查出结果,可还是让朱元璋心惊。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东宫竟然如同铜墙铁壁一般,甚至连锦衣卫都插不进去手。

若是太子朱标在世的时候,那么这自然是一件好事。

可是太子如今已经病逝。

那么在皇城之中有锦衣卫都无法触碰的领域,这便触犯了朱元璋自己的忌讳了。

自己那么多年防这个,防那个,结果却沦落到了眼下黑的地步。

连东宫自己都不能了解,也不知道他这个皇帝做得是不是很可笑。

东宫所有的人已经被他清换了一批,可是那些换出来的人像是商量好了一般,说什么都是一问三不知。

哪怕是锦衣卫动了刑,那些人也是咬死了不松口。

偌大的一个东宫,竟然连一点见不得人的龌龊勾当都没有,任谁都不会觉得正常。

朱元璋在皇宫里面见得肮脏事情多了。

所以他坚信,哪怕朱标治理再有能力,也不可能把整个东宫管理的如此清清白白。

东宫将自己择的越是干净,朱元璋就越是心惊。

就朱允熥这件事情,所有人都统一口径说朱允熥实在为朱允炆挂喜灯的时候摔下来的。

任何细微的细节,没有一人说的有差池。

这正常吗?

这不正常。

就算这件事情是真实发生的。

可是为什么所有人都把细节记得这么清楚。

就那些下人所说,因为皇孙殿下受伤,吕氏就此事大发雷霆,所以大家都印象深刻。

可是谁真的会印象深刻,在那么慌乱的场景下,连谁穿了什么衣服都记得那么清楚。

这不符合常理。

唯一的解释就是有人统一了口径,告知了他们。

可是能让这些下人宁死不屈,都不肯说出真话。

朱元璋真的是佩服吕氏驭下有方。

他也是第一次正视吕氏这个女人,不容小觑。

之前,他一只觉得吕氏是一个只会哭哭啼啼,儿女情重的妇道人家,却从来没有想过她竟然有这么不可见人的一面。

所以,吕氏这般能耐,自己的儿子到底知不知道。

甚至,自己儿子突然病逝,又和这个女人有没有关系。

他总觉得朱标的死格外的蹊跷,可是因为当初伤心过度,他并没有往这上面想。

现如今这念头如同星火燎原一般在自己的心中疯长。

朱元璋控制不住自己把朱标的死,和吕氏联系在一起。

哪怕他现在没有证据,可他还是把吕氏软禁在了东宫之中。

甚至连朱允炆都因此受到了牵连,被关在淮王府中不得踏出房门一步。

还有朱烨家中失火之事,朱烨言之凿凿笃定是朱允炆所为。

朱元璋也不由得开始放在了心上。

对朱允炆的信任,已经开始逐渐的崩塌。

朱元璋甚至都有些害怕。

自己一直以来,没有放在心上的人,表现得如同羔羊一般,却不想是身披羊皮的狼。

这让朱元璋如何能接受这个事实。

可是他有苦难言,这些心里话,他不能对任何人吐露。

一直到今日朱烨回来,朱元璋像是找到了发泄点一般,只想和朱烨说道说道。

见朱元璋沉默,朱烨开口问道:“爷爷莫不是发现了允熥腿伤的真相?”

朱元璋依旧沉默,但还是点头算回应了朱烨的问题。

“爷爷也不必忧心,这件事情该不着爷爷多想。”

“不过,那母子的嘴脸,还需要皇上自己发现才是,爷爷莫要多言,省的引火上身。”

朱烨叹了口气说道。

“这件事情,皇上已经知道了,只是没有证据,锦衣卫仍然在调查。”

朱元璋将吕氏母子被禁足的事情告诉了朱烨。

朱烨倒是惊讶,没想到自己才离开月余,朱元璋竟然这般雷厉风行有了动作。

最新小说: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重铸三国:逆风局才有意思 我在中世纪砍头二十年 大秦:我截胡玉漱,易小川破防了 父皇!儿臣摸鱼成性求放过! 大明海贼 三国:投奔刘备,反手截胡糜夫人 十国江山风月 我在欧洲搞军工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