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文武兼并(1 / 2)

他到底是今日皇上亲封的吴王殿下,身份在那里摆着。

若真有人想要找麻烦,还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够不够格。

可不巧,他宁国公府,还是够这个资格的。

所以冯胜不过是悄悄打了个手势,冯诚便站了出来。

朱元璋看到冯诚站出来,眸光垂在了自己手中的茶盏上,依旧沉默着没有说话。

冯家的人站出来,可以说是在朱元璋的意料之中。

他这些个儿子,若是没有人跳出来,那才是奇了怪。

当然他的儿子们,都是人精,肯定不会自己跳出来为难朱烨。

冯胜身为朱橚的岳父,他老朱家的亲家,能出来为朱橚出头,也不难猜到。

朱烨看向冯诚,倒是没认出来这人是谁。

“他是冯诚,宁国公冯胜的侄子。”

朱允熥在朱烨的身后小声的说道。

宁国公,冯胜吗?

朱烨心中了然,这是文的来完了,要来武的。

不着痕迹的看了朱橚一眼,朱烨应道:“冯将军,但说无妨。”

“大明尚武,以军功论前程。”

“但民间百姓多愿孩童从文科举,如此家国,何人保卫。”

“吴王殿下高见,觉得大明江山浩瀚,应当推崇以武治国,还是以德治国。”

冯诚这话问的倒也刁钻。

无论朱烨回答崇文还是崇武,总会得罪另一方。

若是朱烨崇尚以德治国,无疑是离间了那些武将对朱烨的赤诚之心。

若是朱烨崇尚以武治国,那便是打了朱元璋的脸。

虽然朱元璋是起义为王,但是许是自己缺少什么就会推崇什么。

因为自身的文学水平并不高,所以在朱元璋成王之后,倒是恶补这些文化知识。

甚至格外看重这些文臣大儒,对这些人的宽容程度,总是要比对武将高那么一些。

对文人倚重之殷,待遇之优,都是有口皆碑。

朱元璋重视文治,纵使他们这些武将颇为不满,但也只能忍气吞声,坐而不视。

所以,冯诚才拿出这样的问题来问朱烨。

一来是被那些文人儒士打压,他胸口有气无处发泄。

二来是想要让朱烨出错,不管是得罪了武将还是得罪了朱元璋,朱烨都讨不得好。

朱元璋立朱烨为储君的意思明显,众人也都看在眼里。

所以,只要今日朱烨答错,便是他日后执政的污点。

甚至会影响到他能不能顺利继任储君之位,接替皇上的那把龙椅。

冯诚的问题抛出来,就连朱元璋都忍不住看向了朱烨。

他想知道朱烨会如何选择。

朱烨自是在心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什么狗屁玩意。

一个个的都给他挖陷阱,等着他跳。

吴不言也好,冯诚也好,反正就是死命的出题,想让他得罪人呗。

这群狗东西,真不是玩意。

朱烨在心里翻了个白眼。

“冯将军这话问的稀奇,难不成冯将军就没听说过有个词叫做德武兼治吗?”

“自古以来,无论哪朝那代,都有文臣和武将之职区分。”

“武将职外,文臣执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冯将军的问题,还真是问的多余。”

“提个简单的例子,军队除了领将必配军师,所以军师在将军的眼中,是文臣还是武将?”

朱烨看向冯诚,眼神有些咄咄逼人。

“身在营中,自然是武将。”

冯诚想了想,回答道。

朱烨嘴角挂上一抹微笑:“既然如此,为何军师的官职却是文职。”

“虽然军师是军事参谋,负责为主将出主意,但是事实上,军师所事,与师爷无异,行幕僚之职。”

“且,军师都在营中后备,并不亲自参与战事。”

“但是军师在行军大仗中,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将军您说,你参与的场场征战,可有一场,无军师参与?”

“且就算将军把军师归为武将,那监军呢?”

“若无监军,将军想必比本王清楚,会有什么后果吧。”

朱烨站在那里,面色无常,但说出来的话,却掷

最新小说: 亮剑:每个兵都了不起 抗清 隋唐小纨绔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超时空史记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我在中世纪砍头二十年 唐时明月宋时关 穿入维京当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