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唐李二:恁祖宗来了!
  4. 257.第245章 你干嘛哎哟
设置

257.第245章 你干嘛哎哟(2 / 3)


僧孺和李德裕,李世民倒也没有太过于排斥。

二人党争不假,但二人的能力也都有目共睹。

自从李恒即位以后,牛僧孺改任御史中丞,专管弹劾检举官吏过失的事儿。得到权力的他精神大振,依法治理冤狱,刚正不阿。长庆元年,宿州刺史李直臣贪赃枉法,其罪当诛。李直臣贿赂宦官为他说情,李恒也当面对牛僧孺言明“欲贷其法”,意思就是想宽恕他的罪行。然而牛僧孺据理雄辩,强调应坚持国家法制。李恒被牛僧孺的正确论述所动,“嘉其守法,面赐金紫”,加官同平章事。

牛僧孺为官比较正派,他不受贿赂,在当时很有好名。韩弘入朝为官时,其子曾厚赂宦官朝贵。韩弘父子死后,皇帝派人帮助其幼孙清理财产时,发现宅簿上“具有纳赂之所”,至僧孺名下,独注其左曰:“某月日,送钱千万,不纳。”

但牛僧孺的缺点也很明显,就像是司马光一样,单纯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李德裕要收复维州时,牛党说“维州缓而关中急”。而吐蕃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来投时,却急忙命令尽力收复。

伱别说,你还真别说。在妥协反战这一块儿,牛僧孺和司马光还真差挺多。司马光那是纯主和,而牛僧孺主要是双标。

而李德裕后期在唐武宗李炎执政的时期,辅佐唐武宗开创“会昌中兴”,在他的执政期间,政绩主要集中在反击回鹘、平定泽潞、加强相权、抑制宦官、裁汰冗官、储备物资和禁毁佛教之上。

当然了,李德裕也不光是收拾佛教,对于道教他也不太看得上眼。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道士赵归真很受宠信,李德裕屡次进谏,甚至不惜冒犯皇帝也要直谏。

像范仲淹就评价他“李遇武宗,独立不惧,经制四方,有相之功,虽奸党营陷,而义不朽矣。”,后世的史学家还有政治家都对他抱有极大的肯定。

就算是外国历史学家,也对李德裕抱有极高的赞誉:通过他留下的大量政事文书来看,李德裕之所以享有一位极端干练的行政官员的名声,不光是同情他的历史学家描写的结果。他善于掌握细节,会斟酌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而量才加以使用;能够协调大规模的政府行动,并且向皇帝提交设想复杂的建议这些才能都不时地反映在他的奏疏和代拟的制诰之中。

在这些方面他足以与陆贽相匹,而在实际工作方面又或过之。主要由于李德裕的努力,唐政府才能够顶住九世纪四十年代之初经常发生的外族可能的入侵、藩镇的叛乱和国内的骚动等危机。

但可惜,二人行走江湖也是身不由己,很多事情也并不只是他们两人想要作对,而是后面的人推着,让他们不得后退。

利益集团之间的纠纷,让人无法自拔。

现在的李德裕被外放为浙西观察使,老李紧急下令,让李德裕火速进京。

不到三天的时间,风尘仆仆的李德裕便出现在了立政殿。

老李坐在两仪殿之中,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雕梁画栋,总觉得有些物是人非,只是朱颜改。

想当初他在两仪殿和近臣讨论朝政的时候,两班那都是什么人?都是老伙计,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

现在呢?是李德裕、牛僧孺还有他们牛李党的骨干们,以及一些中立派大臣。

想到这里,李世民也觉得无语。

怎么在他的贞观朝,就没有这种党争的苗头呢?

拍胸脯说,老李觉得自己还真没想在朝廷之中故意去玩什么平衡。很多时候都是润物细无声的,再加上他对自己的能力有着绝对的自信,所以整个贞观朝都处于一种蓬勃向上的上升态势,健康到不能再健康。

一想到自己死后李治和武媚娘将朝堂搞得乌烟瘴气,李世民就更生气了。

他飞起一脚,蹬在身边正在审阅奏折的李治的腰上。

“你干嘛,哎哟”李治捂着腰,揉搓着幽怨地看着自己的阿耶。

“朕就想打你这胡饼都不如的东西!”李世民冲着李治一瞪眼睛。

李德裕和牛僧孺瞠目结舌地看着面前的太宗皇帝和高宗皇帝,感慨着父子二人之间感情好的同时,也在心里同时升起一个大逆不道的想法。

这高宗皇帝,的确是欠揍!

光把江山拱手让给老婆这一条,就够他喝一壶的。

但说肯定是不能说出来

就算李治再不是东西,那人家也是君,正所谓臣不言君过,就在书上评论

“多余的事情朕就不多说了,”李世民放下脚,重新看向李德裕和牛僧孺,“你们牛李二人各自拉帮结派,搞党争的事情,朕觉得还是适可而止比较好。”

“臣罪该万死!太宗陛下明鉴,臣对大唐之心可昭日月!”牛僧孺率先跪在了地上。

该说不说哈,这也是他的真心话。

“臣罪该万死!太宗陛下明鉴,臣也绝无党争为祸之心!”李德裕也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按照平时的规矩,其实朝臣并不需要给皇帝下跪,也就是在朔望,也就是初一和十五的大朝会的时候才会跪拜在地上。

但现在的情况不一样,面前的可是大唐的太宗诶,跪一下不吃亏。

再说谁敢质疑我老牛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