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野猫 > 都市言情 >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 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燃气涡轮泵

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燃气涡轮泵(1 / 2)

630shu ,最快更新腾飞我的航空时代最新章节!

其实不止是田昌茂,田老爷子被庄建业说的一系列参数给惊到了,旁边的田麓一也没好到那儿去,直接张大了嘴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没办法,实在是dpz—2d型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的参数太吓人了。

要知道国内同级别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重量最少也要18吨,通常在25吨左右才算正常水平,推重比能达到60以上就算是了不得的成就,比冲能达到200秒就能参评国家级奖项。

然而这一切在dpz—2d型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面前根本就不够看的,除了推力稍微差点儿外,与九十年代初,国内航天部门从俄国进口的rd—120型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在性能上大致相当。

要知道rd—120型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的海平面推力也不过才74吨,比冲320秒,看似在数据上超过了dpz—2d型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一大截,可要是算上rd—120型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34吨的总重量,那超过的那点儿推力和比冲就真的算不得什么了。

毕竟更轻便的火箭发动机带来的好处可是能直接反应到载荷上的,而载荷的多少才是航天领域最关键的指标。

当然这还只是其中一个点,作为业内资深人士的爷孙两个看得自然比一般人更深。

想要拥有如此强悍的推重比,火箭发动机的大小并不是重点,关键在于核心的燃气涡轮泵的功率必须要大。

如此才能将火箭燃料箱的燃料以最快的速度,最爆裂的方式灌入燃烧室,随即混合燃烧,最终形成想要的推力。

因此燃气涡轮泵压力越大,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就越充分,提供的推力也就越大。

而想要提高燃气涡轮泵的压力,就必须提升燃气涡轮泵的功率。

通常国内在这方面的终极水平也就是15兆帕左右,再高的话,燃气涡轮泵的叶片就承受不住火箭发动机内部的高温、高压以及低温燃料的腐化侵蚀。

正因为如此,都已经进入21世纪了,国内液体运载火箭的燃料依旧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这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使用的老式推进剂。

尤其是其中的偏二甲肼,本身就是极强的有毒物质,以至于天价这种物质时,工作人员必须全程穿戴防护服。

除此之外,这类推进剂燃烧是对空气和水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火箭残骸降落的时候,如果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对周围地区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这也就罢了,最关键的还是成本,无论是偏二甲肼还是四氧化二氮,那都是特别稀缺的化工产品,无论是制备还是储存,几乎都是用钱一步步堆出来的。

弊端如此之多,国内航天领域的业内人士难道不知道?

当然知道,可是没办法,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组成的推进剂燃烧值大,最燃气涡轮泵的压力要求不高,国内可以很轻松的完成这类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制造。

若是换成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由于燃烧值降低一大半儿,需要燃料涡轮泵提供更大的压力才能达到同等推力,可国内几个航天生产厂并不具备这类复杂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力。

正因为如此,即便知道煤油这种燃料更便宜,燃烧后残留更少也更环保,但因为技术上的问题,也只能继续使用上一代推进剂。

类似的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同样如此,也是卡在大功率燃气涡轮泵这个核心部件上。

而在这方面前苏联和美国却是整个星球上的翘楚,前苏联因为突破相关方面的技术,在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这条技术路线上可谓是一骑绝尘,如今推力达到700吨的rd—170火箭发动机都已经快成了美国液氧-煤油运载火箭的特供产品。

而美国自己的rs—25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则是从航天飞机一路发展过来,如今成为德尔塔系列重型运载火箭的主动力,成为美国征服星辰大海的主力。

剩下的无论是欧洲还是日本,亦或是国内,与这两个国家相比差距真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更准确的说,若不是苏联解体,导致一大批航天技术外溢,欧洲这些地方有没有能力发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超过10吨的大家伙还真就不好说。

然而即便是前苏联的航天技术外溢,高性能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技术同样没有人能够完全掌握,特别是大功率燃气涡轮泵,九十年代初的时候,俄国某些人趁着国家混乱不是没拿这东西出去换钱。

买的人是不少,可出了美国外,剩下的就算拿到了图纸和参数,同样是半个毛线都造不出来。

这就好比学渣拿着学霸的答案,同样抄不出及格的试卷一样,并不是学渣不努力,实在是学霸的道行太高深。

试想一下,苏联在液体运载火箭\导弹方面研究了多少年,其他人才折腾了多久。

不说别的,前苏联的ss—18“撒旦”超重型弹道导弹那就是一款典型的液体燃料弹道导弹,还有苏联海军装备的r—29系列潜射弹道导弹,同样是液体燃料配置。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苏联

最新小说: 遇柠 从半岛摆摊卖水果开始 我和你的重逢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重生1990之隐形富豪 雪中春信 无限修改神豪 全球灾变:我从古树开始进化 四合院:听劝后,全院都羡慕哭了 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