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来信给朱允熥,把这个事情告诉朱允熥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想要问朱允熥该如何决定。 现在的朱元璋对朝廷的许多事情,都已经抱着不怎么太管的心态,只要大局稳定,他就只需要看一下内阁递上来由三杨处理过的一些奏折就行了。 其他的一些事情大多他都不太参与,而遇到这种问题,写信问一下朱允熥的意思,其实也是想要知道朱允熥会如何解决。 而朱允熥自然明白这是燕王朱棣担心自己手上没有兵权,所以开始想办法让自己手上再掌握一些兵权。 对于这一点,朱允熥自然是不能让他得逞。 朱棣在朱允熥看来,一直是一个强大的威胁。 如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其实虽然实力强大,但到头来还是不如燕王朱棣的威胁大。 毕竟这两个到头来会死。只有燕王朱棣,在历史上是造反成功了的。 有了前车之鉴,朱允熥对他的防备自然是一直很强的,之所以把傅友德安排在北方去,就是为了要盯住朱棣,不给朱棣丝毫的机会。 自然,也就更不可能再让他恢复手中的兵力。 所以朱允熥在思考之后,便回信给朱元璋,说是让朱元璋好好的去调查一下,如果北元蒙古和高丽国确实有联合起来,要一起对大明的北方进犯的意图,那么就由傅友德带兵,前去防范和镇压。 言外之意很清楚,就算北边发生了战乱,那边也有大将军傅友德坐镇,轮不到他朱棣去做什么? 其实如果按照历史的真实情况来看的话,北方出现了一些情况,朱元璋肯定会让朱棣带兵去镇压。 在他的想法之中,一直都是坚定的一个理念,那就是由大明的子孙镇压边关,护卫大明的天下。 可现如今的朱元璋,已然看过史书,他知道朱棣是有野心的,而且野心不小,他也知道让大明的子孙去护卫天下这一点,虽然理想很好,但实际会带来一些严重的后果。 说到底,大明的天下让大明的子孙去守卫,这一点也正体现出了朱元璋作为一个农民,对于掌握了皇权后的极度不自信。 自古以来,许多的帝王出生都是不平凡的,他们拥有着贵族的自信,拥有着掌权者的气度,所以那些人当了皇帝,都是有着自信让一些官员拥有巨大的权力和兵力,护卫国家镇守一方。 可偏偏朱元璋由于出身贫寒,少了那一份身为贵族和掌权者的自信,他不相信那些外人,他只相信自己人,只相信自己的儿女。 所以他一般都是让自己的儿子到一些重要的地方去就藩,从而达到护卫大明江山的目的。 而且朱元璋但凡对手底下的臣子产生了怀疑,那就会想办法将其置于死地,这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说到底,如果是一个极度自信的帝王,是不会有那么多顾虑和担心的。 当然看过史书后的朱元璋,心态俨然已经发生了变化。 也意识到了自己原本问题的所在,他已经在尝试着改变那样的一个心态。 尤其是朱允熥的出现,让他更加放心了一些,不再像以前那样疑心重,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担忧那么多。 所以现在如果北方真的发生了动乱,朱元璋也会毫不犹豫的让傅友德带兵去镇压,而不是让朱棣去。 朱允熥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写信送到了南京城之后,朱元璋看到了书信便直接让兵部按照朱允熥的意思去做。 兵部尚书冯胜立马下令,让傅友德随时防范北方,如果发现北方有任何的异动,无论是高丽国还是北元蒙古,都可以立马带兵前去镇压。 而且命令上明确的表示,傅友德不归北方燕王朱棣的节制。 也就是说大将军傅友德和他手底下的兵力。是单独的分开归朝廷管的,朱棣无权过问。 得到消息后的朱棣,脸色很难看,他没有想到自己想办法,在北方制造了一点舆论。好不容易让朝廷又有了在这边用兵的想法。 可到头来却依旧不给他丝毫的兵力,依旧还是将兵权给到了傅友德。 这让朱棣开始有点怀疑人生了,他心想这傅友德不是被朱元璋贬到北方来受处罚的吗? 毕竟当初的傅友德因为霸占百姓的良田,自认有点功劳,就得寸进尺的胡作非为,所以在朱允熥的建议之下,朱元璋将他贬到了北方,来进行招兵买马和练兵。 这在所有人看来,都是傅友德在受处罚。 可一个受处罚的人,却忽然又拥有了这么大的权力,甚至可以直接带兵去对北方的动乱进行镇压。 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朱棣不是傻子,开始怀疑起来的傅友德到底是不是到北方来受处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