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红脖子粗。
这些走南闯北的商人,是人精,如此家家户户需要的东西,背后蕴藏的巨大商业价值,是人能看见。
不止是玻璃镜,展览会上放出的玻璃制品还不少。
渤海国的走私商商左同样挤人群中,兴奋地寻找商机。
这里的好东西实太多了,若非他兜里没几钱,恨不把展览会上所有的东西统统买下来,运到渤海国,翻上十倍卖给那些爱好奢侈的权贵们。
商左好奇地拿起一面巴掌大的厚玻璃,镜面中间凸起,周围较薄,视线透过去,对面的物体瞬间变大,他将一本蝇小楷的书垫下面,那一串小字顿时变又大有清晰。
商左顿时啧啧称奇:“原来这就叫放大镜,那些上了年纪的人用来看书,岂不是正好。”
他身边,另外一商人看中了一盏由玻璃制成灯罩的油灯。
里面燃灯的油是煤油,价格低廉,光芒比烛火更明亮,燃烧时间还。
外面的玻璃灯罩不像纸糊的灯罩,不怕磕碰着火,最重要的是,火光可以完穿透玻璃灯罩,达到最大的照明效果,比那些纸灯笼好上千百倍。
此外,还有镶嵌着两片玻璃镜片、可以戴耳朵上的“眼镜”,中间灌注了水银可以检测温度的圆柱形玻璃“温度计”,以及各种各样新奇有趣的玻璃制品。
看众人眼花缭乱,大呼过瘾,恨不立刻部打包带走。
商人们嗅到商机时,如同饿了好几的野狼,熬眼睛发红了。
此前,那些兜售“渤海璃”的渤海商团早已无人问津,就连来自淮州、蜀州等地的商人,眼红不已,明明大家是启国人,他们反而并不比这些外国商人更占据先机。
咬了咬牙,他们立刻也加入了竞价的行列。
“这些买了!”不知哪商人沉不住气,大叫了一。
“!先来的!”
“有钱!开价多少要!”
众人如梦初醒,纷纷高出价,叫价、惊叹此起彼伏,交织成网,一场展览会生生演变成了拍卖会。
办贡品展览会的内务府总管,颇为自豪地抬起,看着乱糟糟不停喊价求购的各国商人使团,忍不住笑道:“各位,请稍安勿躁。”
闹哄哄的人群好一会才安静下来。
总管太监用尖细的嗓子轻咳两,不紧不慢道:“今日展出的贡品,是宫中御用之物,今日只做展览之用,并非售卖。”
“啊?不卖摆出来干什么?”
“故让人眼馋吗?”
原来这么多好东西,只能看不能买,商左顿时大失所望,忍不住加入了小骂骂咧咧的行列。
总管太监也不生气,反而笑眯眯道:“大家不要急,这些东西暂时只打了样,只有极少数成品供给宫中用度。不过,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投入量产了。”
“如果诸位贵客有兴趣大量购买,可以先下订单,签署采购契约,并支付定金,订单会送到相应的工厂,等出了货,会派人通知各位来取货。”
商人们立刻大议起来,这先付定金再取货的流程,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只不过东西还没拿到手,就要先大出血,别看这些“样品”无比精美,万一最后的成品到处是瑕疵,上哪儿说理去?
总管太监气定闲地喝口茶,现启国的商品有多畅销,是人知道,完是卖方市场,根本不用担心卖不出去,唯一需要担心的只是工厂太少,产能不足,日日供不应求。
果不其然,没思考多久,就有一商人率先要求订货,此人正是渤海国的商人商左。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上次走私文兴县出品的钢针,虽然吃了大亏,但是启国的商品质量他是知道的,眼下展出的东西,是紧俏货,关键是价格还便宜,无卖到哪里,是十倍的赚。
至于启国查商税极为严格,这么高的利润面前,反而不重要了。
有了商左带,其他大商团们纷纷跟进,生怕晚了一步,就被竞争对手抢了先。
没过多久,内务府总管就抱着一大堆订单契约,美滋滋地离开,他身后跟着的侍从们,拖着一大排装满金银的箱子,沉抬抬不动。
总管看着那些花了许多钱,连一根毛没到,还兴高采烈仿佛大赚特赚的商人们,不仅摇叹息,直呼陛下这手高明。
玻璃工厂现甚至还没有完成建造,更别说投产,那些“样品”是官窑里烧出来,成色最好的一批成品,仅仅只有这么些而已。
如今倒好,直接空手套白狼,这些外国商人们手里集资,建造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