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大部分熟练的盐工都被你们带走了,剩下一堆老弱病残,还有一群根本不懂制盐的刁民,制盐哪是这么简单的事?这个喻行舟,根本是个外行。”
“哦?不用生火煎煮?”使者摸了摸下巴,沉思道,“这是什么法子?”
他将一口箱子推到宋知府面前,将木盖开,晃眼的金银珠宝,在烛火下闪人心,仿佛把屋内昏暗的光线都照亮了似的。
“宋大人,小小心意,还请务必收下,若是大人能将那喻行舟的制盐新法告知鄙人,将来还有厚礼送上。”
宋知府抚摸着金光闪耀的珠宝,终于露出一丝笑容,颔首道:“放心,明天我就亲自去盐场看着,本官倒十分好奇,他怎么做。不过,倘若真叫他成功了,那……”
使者满不在乎地道:“七日能产出几斤盐?他们产多少,我们就安排人收购多少,想吃盐,依然得看咱们的脸色!”
※※※
翌日清晨。
宋知府一早便带着人赶往盐场,准备给喻行舟“帮忙”,不成想,还没靠近盐场大门,就被几个侍卫拦在外面。
宋知府面露不悦:“本官乃儒城知府,喻大人要为儒城百姓制盐,本官为父母官,自然应该全力相助,你们拦住本官去路,是道?”
侍卫才不管他是什么份,只冷冷道:“喻大人有令,除了昨夜留在盐场的人以外,外面的人不许,里面的人不许出,宋大人请回吧。”
“你们……”宋知府眼中怒色一闪而逝,最后只冷笑一声,转走了。
这个姓喻的,竟然还防着他,哼,再过七日,若是依然解决不了百姓吃盐的问题,他就当着看一场好戏了!
※※※
此时此刻,盐场之内。
昨日前来讨盐的百姓,还有剩余的两三百盐工,饱餐一顿后,勉强有了点精神和力。
他们虽并不相信眼前这个大官夸下的海口,但好歹能给口饭吃,干点活是乐意的。
渤海国临走前带走了大量熟练的盐工,所幸昨天加入的这些百姓,大多是体较为强健的青壮,否则早就因为没盐吃四肢无力,哪还有力过来闹事。
花渐遇将这近五百人分成了十多个小组,每个组选出一个领,各自只负责制盐其中一道工序。
第一件事,就是挖盐田。
在近海四五百米的滩涂上,盐工们挖出数十个四四方方的沟壑,用来引潮水。
入夜,海水涨潮时,潮水便能沿着沟壑涌向盐田,完全覆盖盐田内的泥土,充分浸泡盐泥,富集盐分。
喻行舟和花渐遇两人,看着盐工们在滩涂上忙碌,一方方棋盘式的盐田格子,逐渐朝着滩涂两侧绵延开来。
花渐遇笑道:“我们倒是要感谢渤海国的人临走前在滩涂乱挖了一通,竟然顺便帮我们松了土,让大家省了不少力呢。”
喻行舟笑了笑,问:“蓄卤池挖好了吗?”
花渐遇点:“正在挖,蓄卤池面积小一点,挖倒是容易挖,就是要用火山岩来砌,需要从附近开采。”
挖盐田约莫挖了两日左右,数十个盐池便全部挖掘完毕,池埂半尺左右,从滩涂的地势由而低逐个挖低,每层之间保持三寸左右落差。
上下池间开有池门,纳潮排淡,底池下筑坨台,用来储盐。
津交盐场这个地方,日日照时间长,常年日光充足,降雨大多集中在夏季,雨季并不长,尤其适合晒盐。
当天晚上,漫涨而起的海水就顺着引水沟,覆盖了滩涂上全部的盐田。待到第二日退潮,留在各个池内的海水还有接近脚面的薄薄一层。
专门安排了力大的青壮,将使用木质短把同松土耙田一般,将池内盐泥翻起,摊开在阳光下暴晒,待水分逐渐蒸干,便渐渐剩下富集了盐分的大量松软盐泥。
这般效率,比起让盐工们在海滩边不断弯腰筛选,来得又快又省力。
晒好的盐泥,由盐工送去用火山岩砌成的滤池过滤,池中垫着竹片和席子,盐工们用脚密密踩实,滤出的盐水顺着沟渠,自流入另一侧的蓄卤池。
有经验的老盐工,拿着莲子测试卤水的浓度,若莲子漂浮就表示卤水“已熟”。
按照旧盐法,需要用大锅灶,将这些卤水反复煎煮,需要耗费大量盐工运输木柴,同时背着大桶大桶的卤水,在卤池和灶火之间不断往返。
便是此巨大的负重,压弯了每个盐工的脊椎,即便一年到不断搬运,每一锅煎煮出来的盐晶依然很少。
现在将煮盐改为晒盐,不再需要灶台和生火,卤水可以从挖好的引水沟,自己流到晒盐田里,再不需要盐工们辛苦地搬来搬去。
晒盐的时长,基本由日光决定,眼下天还冷,温不,果光靠太阳晒,需要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