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这一千两,算是打水漂了。”
冬素笑的眉眼弯弯,指向河两岸欢呼的百姓:“那陛下这银子落水的声音,可真好听!”
这话凌墨萧爱听,摩擦着下巴笑道:“与民同乐,这才是盛世该有之景象!”
龙舟赛的结局又一次出人意料,唯有凌墨萧毫不意外,因为竟然真的是农科院赢了冠军。
一群青壮男儿,比不赢年纪最大的那支队伍。
阿爷支持的豫中商会得了第八名,阿爷很兴奋,当场就和冬素说,他先走了,要去请豫中商会的孩子们吃一顿。
没得前三,但前十都在全城人面前露了脸,全城百姓都记住了豫中商会,阿爷很满意。
沈林钟忙对冬素说,放心,他会全程陪着阿爷。
凌墨萧亲自为前三名队伍发奖杯,请他们参加今晚的宫宴,又有报社来采访,京城的龙舟赛情况,自然是要传播到全国的。
冬素拿着户部送来的两千两博彩银子,感觉经此一事,凌墨萧越发认定她是‘言出法随’了。
她转手将两千两银子奖给农科院,让他们加大高产麦种培育,农科院的麦种产量高,还不易害病,可惜就是量太少。
除了幽州百姓能买到,就是专供头一年遭过天灾的州城,别的州城便是出高价也买不到。
阿沅姐也得了两千两,她是单纯支持莫修谨,农科院隶属司农,也就是归莫修谨管。
阿沅姐则将这笔银子送到孤儿院,其他亲友没能中奖,特别是蒋氏,全程脸色都不好看,一直在碎碎念叨。
二姨母生怕她在贵妇们面前给冬素丢脸,晚宴时一直守着蒋氏,生怕她在别的贵妇面前抱怨。
端午节的热闹盛况,让全城百姓足足议论了大半个月,城中雄黄、艾草和粽子的香味,也持续了半个月才散。
而随着报纸送往全国各地,端午节赛龙舟的盛况,将在全国讨论在中秋节才被平替掉。
幽州城五月的下半个月,百姓则开始讨论宜安侯和陈女官的婚礼,自迁都之后,常有勋贵办婚礼。
特别是皇后娘娘怀小皇子的时候,那些权贵、士族好像在抢吉日一样,都在嫁女儿。
那段时间,幽州城百姓每天都能看到发嫁妆的盛况,也会到办喜事的府院门前抢利市。
但那些婚礼的热闹程度以及百姓的并切度,自然比不上五月这场婚礼,不光是因为宜安侯和陈女官的身份。
对一些幽州本土百姓来说,他们还是曾经一起劳作过、战斗过的队友。
当年的流民,哪个没从陈女官手中接过粥碗?哪个没和沈大人一起守过幽州城?
还一起修过河堤,开过荒,修过路,建海军基地……一锅里吃过饭,一个大通铺睡过觉。
所以他俩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跟那些长安迁都来的权贵是完全不同的。
从过了十五,就有不少百姓往沈府排着送礼物,有送活鸡、活羊的,有送一篮子鸡蛋,一筐子青菜的,几尾活鱼的。
全拿红布盖着,说是自己的一份心意,当年没少受陈女官和沈大人恩情。
沈家人都从山庄来到沈府,为婚礼做准备。
沈父和蒋氏招待权贵、士族没经验,但招待这些普通百姓是非常有经验,特别是人家来祝福儿子,还带了礼物。
不管来人是谁,送的礼物是厚是薄,都会请进来喝茶。百姓很自觉,再强留也不会留下来吃饭。
顶多吃两块糕,人家就是来送个礼表个心意。
送重礼的都是商会,特别是海商,那礼物送的,生怕落后于人似的。
开始沈林钟不敢收,这样的重礼,收了成贪污怎么办?感觉自己都成戏文里唱的坏皇亲国戚了。
虽然他是最正宗的国戚,皇后的亲哥哥,太子的亲舅舅。
可沈林钟压根没想过借这个身份作威作福,甚至生怕自己哪里没做好,给妹妹抹黑。
他去找莫修谨商量,问收礼的问题应该怎么办?
又不能一棍子打翻不收礼,这不合规矩。可海商们送的礼又太贵重,他粗粗估算,这婚礼办下来。
他收礼最少价值一千万两银子!这是什么天文数字?都够海军一年经费了。他哪里敢收啊!
莫修谨很淡定地教他:“关于收礼这事,皇后早就做出了表率,你跟着学就行了。”
“海商有钱,你既是皇后亲哥哥,又是有军功的宜安侯,还是海军大将,就凭这身份。”
“但凡是海商会的商家,或是想加入海商会的商人,都会给你送重礼。”
“为什么不收?不收不是便宜了这些海商?你就是怕百官参奏你婚礼奢侈,有受贿之嫌吗?”
“婚礼之后,你将这笔银子,全部捐赠出去不就行了。”
“既得利,又得名。”
他还细心给沈林钟指点,别捐给朝廷的各部,那样百官即不会感谢你,还会觉得你傻。
他们只会认为你心虚,所以才会把银子捐出来。反正都是海商送的,一点也不会承你的情。
你就往皇后娘娘麾下的机构捐,还要大张旗鼓的捐,捐给医学院去偏远州城开医馆。
捐给万书阁开办小学堂,捐给女官,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