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夫妻俩在五十年代端金饭碗
  4. 第274章 恢复高考2
设置

第274章 恢复高考2(1 / 2)


此时,远在宁市的三宝和江明博也趁着周日带孩子们去逛百货商店。

平时,他们多是带着孩子们在军区服务社买东西。

到市里百货商店次数不多。

三宝一边手牵一个儿子,江明博怀里抱着他们还有两个月就三周岁的小闺女儿江逾安。

他们一家五口人,正站在副食柜台旁等售货员拿梅花糕。

这梅花糕是宁市传统甜点,外形美观,口感软糯不腻。

三宝刚来宁市不久,就喜欢上吃它。

站在妈妈左手边的逾白,像是突然想到什么。

伸出小手摸向自己身上的小挎包,没有感觉到里面的信封。

他偏头,看向站在妈妈另一边的弟弟。

自己和弟弟,写给姥姥姥爷的信忘记带过来。

逾明对上哥哥的目光,眨眨眼睛不明所以。

他歪着小脑袋想一会儿,奶声奶气的开口。

“哥,妈妈刚刚答应买金陵汤包带回家给我们吃。”

逾白听到弟弟这样说,伸出手牵住弟弟。

“弟弟,你写给姥姥姥爷的信我忘记带过来。”

逾明听完哥哥的话,轻轻点点小脑袋无声叹息。

看着自家哥哥的眼里,满是无奈。

“那只能拜托爸爸,帮着我们邮寄信件到姥姥家。”

三宝和江明博站在旁边,听两个儿子说话。

谁都没有搭言。

这俩孩子两岁时说话,还喜欢一个字两个字那样往外蹦。

两岁半多一些,才开始连着大长句子说话。

自从那以后,他们俩就问题多多。

每天都有很多疑问要问他们,家里事儿也都好奇操心。

好在这些问题中,多数问题三宝和哥哥们小时候也问过自己爸爸妈妈。

这会儿她回答起来倒也有理有据,得心应手。

因为想给两个儿子找些事儿做。

江明博在他们四岁开始书法启蒙,就让他们兄弟每天都写日记,不会的字画成画。

等到每个月家里往京市邮寄包裹信件的时候,就一起邮寄过去给他们姥姥姥爷看。

这个月,因着往京市邮寄家里的被褥衣物。

家里没有按照往日的时间,邮寄信件到京市。

这两个小家伙的日记,就要单独往京市邮寄。

现在大儿子,忘记带着装日记的信封来市里。

正站在那儿满脸不高兴。

“爸爸。”

“嗯?”

江明博听到二儿子叫爸爸,将余光从大儿子身上移开。

蹲下身与两个儿子平视。

“爸爸,帮我和哥哥邮寄信件给姥姥姥爷吧。”

“好。”

三宝拿好梅花糕转过身,就看到他们父子四人围在一起说着话。

她抬脚走几步来到他们身旁。

“去买过金陵汤包就回吧。”

“家里还要再收拾才行,等下个月我们就要回京。”

“嗯。”

逾白和逾明听到要去买金陵汤包,哪里还有心思想其他事儿。

他们率先抬脚走在前面。

江明博怀里抱着小闺女儿,目光还要时常放在手牵着手的两个儿子身上。

他听出自家媳妇儿语调里的轻快,整个人也跟着愉悦起来。

他刚接到调令不久,要到京市军区任职师政委。

以后,清淑和自己就要住进京市军区大院。

跟大舅家住在一个大院里。

又这样不紧不慢的过了几天。

江大妈在家,收到大孙子和大孙媳妇儿邮寄回来的被褥和衣物。

心里高兴亲自帮着他们收拾好卧室,晾晒被褥。

等他们一家子回京就能直接住。

明宇结婚这些年,也一直没能有个孩子。

这回家里仅有的三个孙辈儿,终于要回京在她身边生活。

她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当年小孙女儿逾安出生时,是她定名字。

“逾安”出自宋代诗人项安世的《谢张直阁示南湖编》。

“字逢生处安逾稳,语到平时出转奇。”

寓意着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稳定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能够顺利度过难关。

那个小家伙,直到现在家里人还只见过她的相片。

那是个像她妈妈一样漂亮可人的小姑娘。

江大妈每次想到孙辈的几个孩子,就忍不住为着二孙子发愁。

那小子结婚几年都还没能有个孩子,她这个做奶奶的实在是有些着急。

她已经七十三岁,半年前住在倒座房的李兰英她婆婆张大丫去世。

这四合院里,属自己年龄最大。

有时候,她就怕一睡不醒。

来不及看到二孙子有后代。

江大妈想着二孙媳妇儿,这几年一直想在家里拔尖的样子。

又有些泄气,自家二孙子没有孩子也不全是坏处。

眼看着社会越来越清明,很多事情她也不想过于执着。

儿孙自有儿孙福。

今天是周日,林晼瑜和白晔没有像往常那样去废品收购站。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