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他,众人都回称赞他,有才德的人都会事奉他,大家都希望他长寿快乐而不被祸患伤害。这就是君子的富有。”
楚王高兴地说:“您说得真好!”
在庄辛的辅助之下,楚王的确有了一些改变。
这时,昭睢收拾东地的兵马,楚军增加到十多万人马。而在被秦军占领的地方,老百姓不堪忍受秦人的欺陵,也纷纷地起来反抗。
于是,楚王命令昭睢反攻秦军。秦军还立足不稳,民众在内部反抗,楚军从外部攻击,楚军的反攻颇有进展,很快收复了巴东沿江十五座城邑。楚国重新设立了郡治,又修筑工事来防御秦军。
且说在郢都失陷之时,屈原被流放已将近有二十年了。
屈原被迫离开郢都后,辗转到达了陵阳,在那里徘徊抑郁,度过了九年的悲愤生活。他把内心的悲愤写在诗里:“忠心耿耿而愿意进取,又会被嫉妒重重阻挠;尧舜的行为多么崇高,被人污蔑为不慈不孝;君王憎恨诚实的品德,喜欢听那些赞美的词藻;投机钻营而个个高升,贤士只能远远地离开了。”
这些诗句流传出去,又遭到邪恶小人的诬告,他们说屈原的言辞充满怨恨,应该给他更重的处罚。楚王心里厌恶屈原,便下令流放他到黔中荒蛮之地。
屈原迫不得已,只能离开陵阳,前往流放地溆浦。船只沿着江水向西,不日到达了汉北,然后折向西南方向,穿越浩波淼淼的洞庭湖,进入沅水又向西而行,最后达到了流放地。一路上艰难跋涉,内心充满了迷茫,他在《涉江》中写到:
哀叹南夷无人了解我啊,
大清早渡过了湘水长江。
进入溆浦我踌躇徘徊啊,
心里迷茫不知前往何方。
茂密的山林阴森而幽暗,
那里是猿猴居住的地方。
崇山峻岭遮蔽了太阳啊,
幽谷晦暗而又淫雨茫茫。
白茫茫的大雪无边无际,
乌云密密麻麻布满天上。
可怜我的人生没有乐趣,
孤零零在这山野里流放。
……
屈原在溆浦艰难度日,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对改变生活处境已不抱多少希望,也许就会这样度过余生了。可是,只过了几年时间,司马错突然从巴蜀出兵,秦国十万兵马攻打黔中。楚国西南边境防御薄弱,黔中危在旦夕之间。如果继续留在溆浦,难免成为秦军的俘虏。于是,屈原尽快逃离了溆浦,乘船由沅水东行,再次穿越了浩波淼淼的洞庭湖,进入湘水而到达长沙。
时在孟夏四月,看着滔滔湘水,莽莽山林,屈原心中纠结痛苦,不知前路在何方。秦军攻城略地,楚国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生命朝不保夕。他在《怀沙》中写道:“知道死亡不可避免,我也对它并不留恋。追随光明磊落的君子,我永远与他们在一起。”屈原并不害怕死亡,只是希望能够死得其所。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邓邑失陷了,鄢城失陷了,几十万人被水淹死了;郢都失陷了,楚王逃亡了,夷陵失陷了,先王的陵墓也被焚烧了。这些消息就像一支支利箭,深深地刺进屈原的心脏,只刺得他那颗心鲜血直流……
屈原回想起往日:自己曾经受到怀王的信任,曾经接受诏令要变革政治,曾经尊奉先王要建功立业,曾经彰明法度要富国强兵。然而,美好的政治理想已经荡然无存了!楚国的现实是:乘着骏马驰骋,却没有马勒缰绳;驾着木筏航行,却没有船帆船桨;治国没有法度,只是随心所欲!如今法度没有了,郢都也没有了,楚国也将没有了,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屈原写下了绝笔:
宁可猝死随波流亡啊,
恐怕再一次遭到祸殃。
话没说完投入深渊啊,
可叹昏庸糊涂的君王!
五月五日,在长沙以北的汨罗江,屈原毅然决然地投入江中。他用宝贵的生命殉了自己的楚国;他用高尚的灵魂,殉了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