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战国往事复原争鸣与逐鹿下
  4. 第89章 田单做了赵将
设置

第89章 田单做了赵将(1 / 4)


赵惠文王死后,赵太后掌管政事。因平原君收留了魏齐,秦王派了王翦攻打赵国;由于齐国派田单出兵援救,秦国才不得已撤兵了。

赵国幼主寡母,又刚刚遭受了秦国的攻打。燕国认为这是个机会,便封宋人荣蚠为高阳君,让他率领兵马去攻打赵国。

得知燕国来攻打,赵太后与平原君商量。平原君建议向齐国求救,干脆让田单担任赵国的大将,带领赵国兵马来抵抗燕国。为此,赵国给齐国割让了济水东边的卢邑、高唐、平原,合计有五十七个村庄。

说到齐相田单,还得顺便回顾一下他这些年经历……

田单打败燕军,收复齐国土地,把齐王迎回了临淄。只是济水西部的聊城,仍然在燕将的手里。田单率领兵马多次围攻,一年多也没有攻下来,而兵马损失了不少。

为什么这支燕军如此顽强呢?原来守卫聊城的燕将,在燕国被小人谗害了。有人在燕王面前说了他的坏话,他害怕撤回燕国后会被诛杀。因为完全没有了退路,只能据守聊城而死战。

为了这事,田单食不甘味,睡不安寝。齐王多次催促,田单也没有办法。

战况传到稷下学宫,稷下先生们也都议论纷纷。

学宫有个辩士田巴,口才无人可及。他诋毁五帝,谴责三王,批评五霸,分离坚白,综合同异。他滔滔不绝的辩言,在一天内就能让上千人心服口服。

当时,鲁仲连也在稷下学宫,因他年纪轻而足智多谋,被人称为“千里驹”。他不满田巴的夸夸其谈,便向田巴挑战说:“我听说,堂上的马粪不去除,郊野的荒草不锄掉,在白刃交战之前,而不能拯救急难。这是为什么呢?急难的事不去拯救,而不急的事不是要务。如今燕军坚守聊城而不退,先生有什么办法呢?”

田巴回答说:“我没有办法。”

鲁仲连说:“既然不能拯救急难,怎么能称呼您为尊贵的先生呢?先生如此夸夸其谈,就像鸱枭在鸣叫,一出声便让人厌恶了,希望先生不要再说什么了。”

田巴反问:“难道你有什么办法吗?”

鲁仲连说:“先生看着吧,我就要去说退燕军了。”

鲁仲连找到田单,给他分析聊城的战况,说明攻心为上的道理。田单觉得他说得有几分道理,便同意让他去尝试一下。

于是,鲁仲连给燕将写了一封信,让士卒系在箭上射进城内。

信上写着:

我听说,明智的人不违背时机而放弃利益,勇士不迴避死亡而埋没名声,忠臣不会先顾及自己而后顾及国君。如今您逞一时的气忿,不顾及燕王失去臣子,这不是忠诚;战死身亡而聊城失守,威名不能在齐国伸张,这不是勇敢;功业失败而名声破灭,后世无所称述,这不是智慧。这三种人,当世君主不会把他们作为臣子,游说之士不会把他们记载下来。所以,智慧的人不会犹豫不决,勇敢的人不会贪生怕死。如今是生死荣辱,贵贱尊卑的关键,这种时机不会再来,希望您详加计议而不要与俗人一般见识。

齐国决心要夺回聊城,您不要再抱幻想了。现在,各国兵马先后从齐国撤走,而燕国救援的兵马没到。齐国用全部的兵力,对天下别无所求,全力来攻打聊城。如果您还要据守被围困了一年多的聊城,我看是根本办不到的。而且燕国国内大乱,君臣束手无策,国家疲惫衰败,祸患频繁发生,民心涣散不齐。如今,您用疲惫的守军来抵抗整个齐国的兵力,这如同墨翟一样善于守城了。缺乏粮食,吃人肉充饥;没有柴烧,烧人的骨头。士兵没有叛离之心,这如同孙膑一样擅长用兵了。您的本领已被天下人看见了。即使如此,替您来考虑,不如保全兵力来报答燕国。兵马完好地回归燕国,燕王一定会高兴;看到你安全回到燕国,老百姓好像重见父母,朋友们都会振奋地推崇赞美,您的功业可得以显扬了。如果您没有回到燕国的心志,那也可以放弃燕国,抛开世俗的议论,向东投奔齐国呀?齐王会给您分封土地,使您富足得可以与魏冉相比,世世代代称孤道寡,跟齐国长久并存,这也是一条出路。这两种计策,都能让您显扬名声,获得实惠。希望您仔细地考虑,从中审慎地选择一种吧。

我还听说,拘守小节操的人,不能成就光荣的名声;以小耻为耻的人,不能建立伟大的功业。从前,管仲射中桓公的衣钩,是犯上的行为;放弃公子纠而不能随他去死,是怯懦的表现;身带刑具被囚禁,是耻辱的事情。具有这三种情况的人,国君不用他作臣子而乡人也不会跟他来往。当初,假如管仲被囚禁而不返回齐国,那不免落个为人可耻、行为卑贱的名声。连奴卑与他同名都感到羞耻,何况世俗的议论呢!所以管仲不因为身在牢狱感到耻辱,却以不能治理天下感到耻辱,不以未能随公子纠去死感到耻辱,却以不能在诸侯中显扬威名感到耻辱。因此,他虽然兼有三重过失,却辅佐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他的名声比天下任何人都高,他的光辉照耀着邻国。曹沫作鲁国的将领,曾三次出战三次失败,丢掉了五百里的土地。当初,假使曹沫不反复地考虑,仓促计议就刎颈自杀,那也不免落个被擒败将的名声了。曹沫不顾三次战败的耻辱,却回来和鲁君计议。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