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全部处理完毕,正当朱由检孤芳自赏,陶醉于自己的杰作之时。內监突然来报:
“陛下,出事了…”
朱由检听完內监的汇报,当即留下曹化淳收尾,自己则带着宋献策等人匆匆赶回宫中…
由于在开年大朝之上,朱由检以雷霆手段,处理了内阁大学士冯铨,之前又斩了顺天巡抚王应豸,导致内阁成员空缺,顺天巡抚空悬,百官心思浮动,纷纷开始明争暗斗。再加上京营出征陕西,京师城防空虚,多方因素汇集之下,北京城中的形势更加的波云诡谲。
另一方面,经过东林党的暗箱操作,讨伐厂卫和阉党之声越发强烈。事件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发酵,终于,裁撤厂卫的事件爆发了…
由于百官不断上书陈情,皆被朱由检置之不理,如此情况之下,张溥等东林党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们暗中不断煽动舆论,在各处学社发表演讲,宣扬阉党迷惑圣听,勾结厂卫,遮蔽陛下的耳目,堵塞言路等等,鼓动士子上街游行,去宫门前抗议…
不明所以的士子们,受到鼓动,有公车上书的,有上街游行的,有串联罢市的,其中的一些激进分子,竟然于游行之时强闯宫门,敲响了登闻鼓…
这才有了朱由检率众匆匆赶回宫内之举。
崇祯二年三月,辰时,奉天殿。
众臣齐至,朱由检端坐于龙椅之上,神色无喜无悲。大殿之上,百官陈列整齐。
朱由检严肃的问道:
“何人敲响登闻鼓?”
京兆府尹战战兢兢的出列说道:
“回陛下,昨日城中士子们集社论道,因讨论阉党厂卫之患,义愤填膺之下,上街游行,队伍行至宫门之时,发生混乱,生员陈继等六人,带领生员冲击宫门,登上城楼敲响了登闻鼓。
事发之后,臣立时就召集人手赶往事发地,将闹事的学子进行驱赶。当场将六人抓获,现人犯已关押在京兆府大牢之中,等待陛下发落!”
朱由检冷哼一声,说道:
“登闻鼓乃太祖爷所设,专司冤民申诉,并设有专人看管,如何会被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学生闯了过去?你莫不是把朕当傻子?”
这话怎么说呢,凡事就怕上纲上线,朱元璋设立登闻鼓的时候,的确是有专人负责看管的,但是,到了宣德年间,登闻鼓就已经成了摆设了,当年还有人向宣德皇帝建议取消登闻鼓,但是被其拒绝了。这以后,登闻鼓便成了一个摆设,到明末的时候,登闻鼓更是流于形式了…
京兆府尹闻言脑门上冷汗直冒,心道:现在这年景,谁还有心思去管那个登闻鼓啊。但是他有口难言,因为这登闻鼓还真归他京兆府管…这就尴尬了,这锅他不背也得背…
京兆府尹心中对这帮子百无一用,只会惹祸的书生,恨的是牙痒痒,面对朱由检的质询,只能无奈的跪倒在地道:
“臣看管不严,请陛下治罪…”
朱由检心里跟明镜似的,那些人忙活了那么久,自己一直没有回应,肯定是要搞事情的,京兆府尹不过是个背锅的而已。不过这事既然发生了,那就不能就这么简单的算了。想到这里,朱由检眯起眼睛说道:
“先起来吧,此事容后再议。既然学子们敢义无反顾的敲响登闻鼓,必然是有天大的冤屈,不知京兆府尹可知这陈继几人有何冤屈,需要朕来做主?”
京兆府尹闻言,刚从地上爬起来的他,又跪了。内心疯狂吐槽:他们有个锤子的冤屈,都是吃饱了撑的…
但是他不能说啊,北京城,看似他最大,其实他是最小的那个,谁都得罪不起啊。豆大的汗珠从头上落下,京兆府尹支支吾吾的说道:
“这…这…这…由于事发突然,臣一直忙着驱散,安抚众学子,还未来的及进行审讯。”
正当朱由检要说话之时,一个内侍急匆匆的闯了进来,慌忙道:
“陛下,大事不好了。京兆府衙役来报,昨日于城中闹事的那帮读书人,今日再次纠集在一起,把京兆府给围了。他们群情激奋,要求释放被捕士子,严惩抓捕无辜生员的凶手…”
正在看热闹的朝堂众臣,闻讯大惊,纷纷交头接耳起来。这帮子学子是真不嫌事大啊,昨天刚冲击宫城敲登闻鼓,今日又围了京兆府衙门。这不是妥妥的坟头蹦迪吗…
朱由检正愁没地方作为突破口呢,闻言大怒,拍案而起道:
“放肆!这帮子学子,当真无法无天!昨日冲击宫门,今日包围京兆府,他们想干什么?要造反吗?”
正当朱由检准备动作之时,周登道紧急站出来维护道:
“陛下息怒!臣以为,这些只是学子们意气用事,不知真相所致,也可能是遭到奸人蛊惑,陛下乃当今圣天子,万不可自降身份,对一群孩子动怒啊。臣愿前往耐心劝导,定让其自行散去,不再惹事,还请陛下开恩。”
周登道此时感觉到不妙,事态的发展有些超出了控制。东林党鼓动学子,是为了舆论造势,为了铲除阉党和厂卫做准备。可没想到的是,这帮学子被煽动起来以后,做出的举动如此疯狂,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计划之外,但是又不能不管,就很蛋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