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筑梦侦缉录
  4. 8. 一路奔波
设置

8. 一路奔波(2 / 6)


纺二厂家属楼的小区。不管怎么,先去了再说。20年以后了,可能那个小区也没了,换了名字也说不准。

到了清真寺,果然在附近转了一大圈没见到黄玫瑰说的那个小区。她肚子咕咕叫,于是走进一条胡同,那边飘过来粥的香气。进去一看,是一对老夫妻开的很小的店面,她要了一碗小米粥,一根油条。

吃饭的空档儿,唐施诗还不忘给傅一宁发了信息,“早晨有点发烧,起不来,今天不去办公室了。袁杰那我请假了。”

傅一宁电话打过来,“诗姐,你咋样,怎么还发烧了?”唐施诗还没说话,那边闯进来一个东北大哥,操着浓重的大碴子味儿,“三叔,给我来十根油条!快点滴!”

唐施诗整个石化。傅一宁那边大气也不敢喘,等着唐施诗把话圆回去。她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傅一宁等了半天没动静,扑哧笑了一声,说,“哦,我知道了,你好好休息。”

唐施诗绝望地闭上眼睛,长嘘了一口气。虽然知道傅一宁肯定不会出卖她,但这么直接的露馅,还真是尴尬。

吃完饭,唐施诗随口问一句,“大爷,你在这开店多久了?”

那个老头转过身,笑呵呵的说,“我啊,我这店开了得有30年了,从我爸那传下来的。”

真够久了。唐施诗转念一想,那兴许他们能知道点啥,又问,“叔,跟你打听一下,这以前是不是棉纺厂的家属区?”

那老头一听她这么问,愣了一下,走到前来,仔细打量了一下面前的姑娘,笑眯眯说,“你找人儿是不?我跟你说,过来跟我打听人儿的,没有打听不到的。我从小就在这一片,我爸以前就是棉纺厂的工人。”

唐施诗心里一喜,赶忙问,“那您认不认识一个叫黄林夕的?估计60多岁,长得很高,瘦瘦的。”

那老头听了,仔细想了一通,摇摇头,“俺们这一片好像就没有姓黄的。”

唐施诗听了有点失落,又问,“咱们棉纺厂的家属区,就这一片吗?还有别的地儿没?”

那老头摇摇头,“没有,这这么一旮沓,我可以打包票!”正说着,里间走出来一个老阿姨,一边走一边嚷嚷,“你又搁那瞎吹胡啥呢?你给人打啥包票呢!我看你一天没事净知道偷懒,那锅不看啦!”

唐施诗一抬头,正对上那阿姨的眼睛,俩人都愣住了。唐施诗愣住,是因为这个阿姨看起来满头白发,但是行动又很利索,有一种十分违和的感觉。她那一头银发好像还打了摩丝,她能看出来阿姨精心打理了发型。

而这个阿姨愣住,是因为她看见唐施诗的脸,觉得特别面熟,但是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一时脑袋短路,愣了一下。

“内个,阿姨您好,我就是跟大爷打听个人儿,没别的。”她说完,准备扫码付钱走人。

那阿姨趁她低头付钱,仔仔细细又端详了几眼,多问了一句,“姑娘,你打听谁啊?”

那大爷抢先回答,“人姑娘打听一个叫黄林夕的老头,咱们这没有这么个姓黄的人家。”

“黄林夕,咋这么耳熟呢。”那阿姨嘀咕了一句,被唐施诗听见,她立刻追问,“您认识黄林夕吗?他还有个女儿,叫黄伊文,高考那年出了车祸,人没了。阿姨有印象吗?”

“哎呀,那不是老九吗!”阿姨一拍手,惊讶到,“你是他什么人呐,为啥现在才来找他?”

唐施诗立刻心凉了半截,听她这话,难道黄林夕出事了。她也顾不上人多,赶紧拉着阿姨坐下,急切地问,“您认识他是吗?我有点急事想找他,您知道他现在住哪儿吗?”

那个阿姨终于想起来,面前的女孩子长的像谁了。她的脸跟老九的闺女,伊伊,有点联相。唐施诗穿了一身黄色的羽绒服,因为赶车来不及洗头,编了条辫子耷拉在肩头。

那阿姨看起来有点恍惚,看着唐施诗问,“你,是他们家谁啊?”

唐施诗一懵,哎呀,忘记编了,只好硬着头皮说,“我是咱们日报社的记者。我师父在20年前报道过他们家的事情,当时黄伊文高考分数特别高,但出了车祸人没了,当时采访她父亲,哭得什么似的,我师父一直记着这个。最近想着说能不能找找黄师傅,看看他。现在不是很多失独家庭的报道嘛,我们也想做一个专题,回访一下当时的几个家庭,呼吁一下政府和社会关注这些人群的情况。”她这一痛胡编乱造,心里直发慌,又觉得对不起黄玫瑰。

谁知道那阿姨竟然信了,她眼神有点落寞,冲大爷摆摆手,让他进里间去了。阿姨有点紧张的把手在围裙上擦擦,才对着唐施诗伸出来。

“哦哦,阿姨你想起来了。”唐施诗忙不迭握上去。

“你长得,跟他们家伊伊可真联相啊!都给我吓了一跳。”阿姨缓缓地说,“你来忒晚了,老九都死了四五年了。俺们老头不知道他大名,都叫他老九。”

唐施诗像被浇了一盆冰水,浑身打颤,眼睛忍不住湿润起来。她坐在那,不知所措地流下大颗大颗的眼泪。她也说不清自己是怎么了,只觉得有一股难以名状的情感在她身体里横冲直撞。她鼻子发酸,酸的特别委屈,毫无道理。

阿姨被她的举动吓了一跳,感觉十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