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我的1995小农庄
  4. 第四百一十七章 一个好汉三个帮
设置

第四百一十七章 一个好汉三个帮(2 / 3)


受到好的教育,谁不愿意呢? 前提就是要多攒些家底。 和韩闯一块在厨房忙活的陈凌听到两人的滴咕声,就对韩闯说道:“闯子啊,我们村的事不知道你听说了没?” “啥事?养牛的么?听人说今年养牛发财!” “好家伙,这牛的事都传到你们这边了?不过不是养牛这个,是养鱼的。” “自从村外的水库出了个鳖王爷,现在好些做生意的上我们村,现在我们村家家户户开着塘子养着观赏鱼呢,观赏鱼你知道吧,就是你前年给我的那样的就属于观赏鱼,还有一些红色黄色的金鱼,花里胡哨的锦鲤……” “那家伙,一个不起眼的小塘子养上俩月鱼,也能赚几百上千块。你这院子这么大,外边也是你家耕地,还挨着土包岭这片林场,这么好的地方,弄个稍大点的池塘养鱼,比种地打工那可清闲省事太多了。” 韩闯听得张大嘴巴,切肉差点切到手,结巴道:“养、养、养鱼,这、这真的能行吗?” “行啊,怎么不行,专门有省城的人来收购,我们村已经卖完一批了。” 陈凌在灶台跟前生着火,抬头笑笑:“你要是想养,可以抽时间去我们村里看看去,到时候起了塘子,买了鱼苗,我给你配点药水,混着饲料在塘里撒两遍,保管你把鱼养的漂漂亮亮,卖个好价钱。” 韩闯知道曾经的他心气高,不愿意在窝在山沟沟里一辈子种地,当初知道他进不了采沙场后,曾几次让他去自家的罐头厂,还说给他安排一份清闲的活,让他先干着。 这事儿陈凌自然不会忘记。 加上现在两家交情渐深,知道他和江晓庆两人也都是实诚人,没啥杂七杂八的小心思。 所以有了这能挣钱的买卖,自然愿意带上他。 再者,一个好汉三个帮,对韩闯,陈凌比对小绵羊还信任呢。 能让自己人赚钱,干嘛让人别人呢。 “这,这,这事儿,是凌子你说的,我肯定信,就是俺哥厂子不也养着一池子鱼么。” 韩闯挠挠头,皱眉头:“那好些鱼一年就只产一次鱼籽,算一算,这一年也就卖两批鱼啊,没法像你说的那样,两个月卖一批。” “哈哈,这还不简单,卖完之后,再重新买鱼苗呗。 再说了,这一年的好时候不多,想一整年都养鱼卖鱼那可能么?所以我让你把塘子一开始就建大一点,就算一年只卖两三批,那也赚不少钱了。” 村里也有很多人这样问陈凌,陈凌也是这么说的,不过村里守着水库,守着神奇的大老鳖,比韩闯优势大多了。 现在田红利和孙艳红两人还瞄上了别的水产。 就算不养观赏鱼,养点别的鱼,也没问题。 照样属于陈王庄出产。 比观赏鱼还要省事。 观赏鱼还看点品相,别的水产要求可就没那么严格了。 “行,我听,听凌子你的,挖个塘子养点鱼试试,反正俺哥养鱼就是,就是当个景。” 韩闯这是有种跟着陈凌一块兄弟两人要干一番事业的感觉,所以很是激动,一句话结巴个没完。 而后还特别兴奋的跑出来告诉江晓庆这个消息。 江晓庆十分惊喜。 她是最愿意看到韩闯学着陈凌做点事的。 两对小夫妻,都是年轻人,谈起事情自然不会遮遮掩掩。 吃饭的时候,在饭桌上就对韩闯说,要是公公婆婆不答应,从娘家拿钱也要支持他。 韩闯一个劲傻笑,只说明天就骑摩托去找陈凌看鱼。 …… 正好呢,次日田红利和孙艳红又一次不约而同的赶了过来。 孙艳红是来捞小龙虾的,一到村口就吆喝起来,不拘大人小孩,摸上一大竹筐,就给五块钱。 拉走一车小龙虾呢,就给大队二百块钱,这是村集体的钱,王来顺提前说好了,攒多了年底再给村民们分钱,现在就二百块钱分到手里能分到多少钱? 几毛钱都分不到,太寒碜了。 村民们对此没啥意见,毕竟孙艳红这边摸虾就给现钱,全都争先恐后着下水库摸虾呢,那钱在大队上放着就放着,多少人看着呢,没人敢动。 男女老少热火朝天的摸着小龙虾,都没人搭理田红利了,让这圆头圆脑的精明汉子也没法说啥。 他是来运输水产的,装一车可比小龙虾值钱多了。 不能像孙艳红这样搞。 只能在旁干瞪眼,急得团团转。 他可是赶时间呢。 早拉回去,早赚钱啊。 这几天他跑了多家高档饭店,把陈凌家的那些鱼顺利处理掉了。 收获一致好评的同时,也非常清楚这里边的利润有多大。 想趁着那些饭店没把陈凌家的水产消化掉的时候。 来把这些次一等的鱼带回去,面向普通人和普通饭店来卖。 算盘打得啪啪响,到了这里,遇到这种情况也只能干瞪眼。 其实吧,人多力量大,孙艳红的水产车很快就装满了小龙虾。 等的时间不长。 关键是这么多人闹哄哄的一搅和,水里的鱼全跑了。 他这辆车上想装满,耗费时间可就长了。 看到孙艳红得意的开车离去,田红利心里直骂娘,这婆娘真是坏透了。 他就赶紧喊人,让大伙儿把船推下水,张网捞鱼。 又把五百斤的大秤从车上抬下来。 按斤数来给大队算钱。 一时间,水库上十多艘船齐齐出动。 每艘船上都有经验丰富的老人带着青壮们喊着号子,干劲十足的在水库中打起渔来。 装满两筐,就把船划到岸边,抬到岸上的大秤上。 两三个筐子上下一摆,开始过秤。 过完秤,报上斤数。 旁边就有大队上的人拿着本子记数,田红利那边也有人在记着。 随着村民们不断抬着一筐筐鱼上岸。 捕鱼的、抬鱼的、过秤的、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