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汉中祖
  4. 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议
设置

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议(2 / 2)


人口南下,州郡募兵及训练,大有增加,绝非因这两年由天灾人祸而变得荒凉之青州能比。 遂而,琅琊郡只要应对得到,大概率能抵挡得住,以使太平道势力不会扩散。 这种忧虑,随着孙观、王楷等人,陆陆续续被召来,很快消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对他刘祈而言,解决面前再度出现之困境,才是关键。 城外,汉军同黄巾军之战事,从日出开始,一直到达黄昏。 伴随着城上一阵欢呼,已经同孙观等人,研讨大半天的刘祈才得汇报。 汉军有后续援军到来,士气大增,敢在天暗前,全力冲杀,战场上已厮杀整日之黄巾军,莫不溃退! “汉军胜了!” 这则消息传入官舍后,孙观、王楷等人,脸上也都浮现起了笑容。 但在喜悦之后,王楷率先冷静下来,他抬首道:“但为维护乡邑安宁,县君之提议,即便以汉军大胜,楷以为,仍需继续。 黄巾军即便大部被消灭,但依照青州这两年,尤其以益国、寿光之地局面来看,必有逃窜以占山为王之匪患。 如今日县君以我等所议,向朝中,还有州郡去信说明,以寿光为中心,于巨淀湖一带,筹建一部三千人马,以平匪寇,以安本地,势在必行。 此部可以县君为领,其中军资花费,朝中及州郡府寺,必做推辞,而我等寿光产业,向朝廷上书后,可从内中获取补助……” 乐安郡是王楷家乡,虽说直系亲属大部以往琅琊避难,但于故土,王楷还是思念不已。 这次随刘祈留下处事,他于家乡发展,多了些看法,亦有匡扶之心。 数个时辰前,县令刘祈提出扩大部曲,便是为保卫地方后,王楷是第一个出言认可。 他于老家熟悉,在刘祈打算将营地,设置到前番募兵训练之巨淀湖之所罢,王楷提出不少建言看法。 而他此中想法,同刘祈观念重合。 即于舍内,孙观也好,王志之属,本就知刘祈心意,有此打算,故颔首不已。 一个时辰后,夜色昏沉。 刘祈重新来到了城池上,黄巾军确实退了,往南方退走有十多里,汉军则已渐渐到达城下不远。 这次汉军胜利,不算大胜,但挫败了黄巾军气势。 寿光危机暂时结束,但刘祈等人也明白,平叛大军真正的考验,还在北海国,同黄巾军主力之斗。 “诸君,且随我一道,出城面见我汉军大将!” 刘祈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故让守西侧城门的族兄刘直,打开城门,准备率众前去拜望。 城内本无多少粮食,还要救济灾民,更别说酒水之物。 他在率县众,含太史慈等人,一道去往汉军营帐拜访时,亦让李展护卫一辆牛车同行。 即无犒军之力,故只能从鲍鸿本身出发。 车中有几口大箱子,实以稻草盖之,内中却是刘祈来寿光途中,让孙观、业寿等先行者,押运之财物,本作为县地招募乡卒、民生等用处。 但知晓鲍鸿习性,刘祈时下最不愿之处,便是同平叛大军将领生隙。 若是鲍鸿大胜,其多半会于青州守卫一段时间,个中功绩,也是由之上表,说不得后续赈灾之物,天子也会以之督管。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鲍鸿贪财,以之刁难,绝非善事。 面对这样一个“小人”,他秉持多一事不如小一事,亦为寿光地方考虑。愿以之一些财物相赠,为寿光减少不必要之麻烦,买个平安。 刘祈心有大志,又岂会在这等事翻跟头。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