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七章
司徒静的“西行取经"事件,叫无花被首当其冲地迁怒。无花被赶出了神水宫。
他都要佩服自己的演技,要不是成功塑造了得道高僧的形象,而水母阴姬又笃信佛学。他极有可能不是被扫地出门,而是被原地击毙。成也高僧形象,败也高僧形象。
无花怎么解释他没有撺掇司徒静离教出走,神水宫内也不会有人信他。宫南燕更是一句话定性了。
哪怕无花无意唆使,怪就怪他太会讲经,勾起了司徒静的远行求佛之心。无花站在山脚,回望云深雾罩的山顶,已然瞧不见神水宫的具体位置。如同被迎接进入时,今天被赶出来时,他也是被蒙着双眼推上船,不知走了哪一条水道。
搞砸了。
经此一事,他再没机会盗窃天一神水。
就算司徒静回到神水宫,不可再利用此人偷盗剧毒,这厮身上的变数太高。万万没想到司徒静居然不像他认为已为情爱冲昏头脑,还能一声不响将黑锅扣到他的头上。
司、徒、静!
无花缓缓默念这个名字,这笔账他是记下了。接下去该如何办呢?
接连两次失利了。
云南之行,本来希望盗取厉害的蛊毒。
走了一趟五毒教,让他确定蛊不易掌控,必须有对应武功,否则容易伤到自身。
及时离去是正确选择。
从南宫灵处得知后来苗疆武林的混乱内情,这次各个门派死于三尸脑神丹的人数有三十二人之多。
许多人都是无知无觉时被下蛊了。
苗重山以解药胁迫了一些人叛变,对同门下手。他却从未研究过此蛊的解药。
无花庆幸没在云南逗留许久,否则也说不定会中招。他离开云南后改道北上,抓住与水母阴姬论佛的机会进入神水宫。原本以为可以谋得天一神水,不料折戟在司徒静的“西行取经"上。有关西行取经的说辞,他是一个字都不信。昨天,司徒静明明表现出愿意盗取天一神水的想法,是什么叫她两极反转式地变了?
无花怎么都想不出所以然,但敢推测这厮不是往西去。那封留字更可能是故意迷惑水母阴姬,其实是朝着东边去了。神水宫内,噤若寒蝉。
众人最初不知具体情况,但肯定有大事发生了。继司徒静没有来上早课之后,宫主就令无花大师速速离去。不久,水母阴姬盖棺定论式地表态了。
“司徒静自作主张,代师西行求取真经。其心颇诚,其行莽撞,尔等不可效仿。”
这话一出,叫神水宫上上下下都傻眼。
所有人都知道水母阴姬信仰佛法,才为高僧无花破例,允许他作为一个男人进入神水宫。
无花也公开给神水宫众人讲经。
大家听得认真。有几分是信佛,又有几分是顺从宫主的喜好,心里都有一杆秤。
司徒静居然搞得这么大?!
叫人觉得她是冲着下任宫主之位去的,才会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水母阴姬定了调,又私下交代宫南燕秘密调查。务必不要伸张,查一查藏宝阁是否丢了什么东西。三个时辰后,宫南燕带来了搜查结果。
“禀宫主,核对后发现只少了一样东西。是十年前,您从青衣手里没收的那面镜子。”
“镜子?”
水母阴姬一时没有印象。
宫南燕也不记得实物长什么样。
“它被放在一楼西侧的柜子抽屉里,那一片都没有上锁。”说明那里放着的物品都算不太重要。
宫南燕递出物品登记册,其上只有一句简单描述。「西柜,丙戌抽屉,铜镜一枚。圆形,镜背,孤舟航海图像。」水母阴姬瞧了描述,想起此物是谁的了。
准确说来不是大徒弟的,而是“他"的。
司徒静为什么要偷走这面镜子?是谁授意的?寓意何为?水母阴姬不提镜子,而问宫南燕,“你读过《关中历险记》吗?”“读过。”
宫南燕一板一眼地说,“去年端午,薛家庄惊变后传出青衣楼两次利用炎飙。我看了这本书,确定炎飙此人没有特别之处。”“他就是一个写通俗话本的,运气差得很。”宫南燕说,“我看他是胆小地不敢再涉足江湖,才没有抓住出名的机会去写第二本书大赚一笔。”
水母阴姬却说:“从霍休之死到薛笑人被杀,炎飙应该与陆小凤、楚留香都认识。凭此,你可以查问出他的真实身份。”“你是没听到我的评价吗?!这样一个胆小鬼有什么好查的?退一万步说,炎飙不胆小而是有心隐退。
对方既然主动避世,你为什么还要扰人清静?只因司徒静留书里提了《关中历险记》,你就叫作者遭受无妄之灾?'宫南燕当然不敢说出这样的大实话,也很清楚水母阴姬为什么找上炎飙。因为司徒静根本不喜佛法。
字条所说的西天取经必是托词,她偷跑出宫去寻《关中历险记》作者的可能性更大,说不准是因为一本书对炎飙有了好感。也不排除司徒静说找炎飙也是障眼法。
即便是障眼法,水母阴姬对司徒静的事必是要一管到底。宫南燕恭顺地点头应是,“属下领命。”
水母阴姬微微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