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地摆放成两排里面靠墙一排,外面靠门的方向一排。零星3-5个同学,分散坐在两侧,自顾自地或上网查资料,或带着耳机看视频,或噼里啪啦敲击键盘聊qq。
我找个靠墙的位置,打开电脑,输入帐号,然后在试了3次密码之后,终于正常进入系统。
账号里果然还有钱21元。按照2元1小时计算,还有10小时的上网时长。反正闲来无事,我便打算随便玩3个小时,到中午1点,然后去食堂吃饭,再之后就回宿舍玩自己的电脑。
登录qq后,根据条件筛选,加了几个女生头像的网友,东拉西扯聊了1个小时。觉得无趣,便开始玩局域网上的各种小游戏,之后又找来影音频道。在数千部各类电影和剧集的汪洋里,根据播放量,挑选了一部篮球动画片,名叫《灌篮高手》。
这部动画片我早在初中就听说过,高中也听同学零星聊过,大一时也有一位跳街舞的男同学演唱过动画主题曲。《灌篮高手》名气大,如雷贯耳,但我对这部动画片的印象也仅限于此,因为动辄100集的片子,常常会吓得我不敢开始。直到这时,我以打发时间的轻松心态,接连看了10集之后,便有点欲罢不能起来——为什么不早点看到这么燃、这么好看的动画片呢!而沉睡已久的篮球梦也瞬间被激活,使我想要立刻动身去篮球场。
不过激动也只是这两三个小时而已,时间一到中午1点,我便关机去吃午饭。吃完午饭,回到宿舍,打开自己的电脑,便又沉浸在漫无目的地玩游戏、看电影、追剧的循环中了。
老王、老脏、老曹、**四人出发去美食广场的时候,我还有几分艳羡和自我遗憾。想着他们比我多挣钱,虽然累了一点,但日子过得异常充实;而自己则毫无建树,只能窝在宿舍里虚度光阴,甚至不及王文彬陪赵雅娟上自习,来得有价值。
然而,当听老曹和**吐槽女摊主的时候,我不仅不羡慕,反而有些同情他们的遭遇,并暗自庆幸自己“早走早解脱”了。
听**讲,第四、第五天活更加不好干,顾客比之前少了很多,可他们的活并没有因此变少,甚至女摊主还让他们卖起了哈密瓜。哈密瓜在新疆很普遍,吸引力可想而知。
老曹善意提醒女摊主,不如卖点其他南方的水果,哈密瓜不合适。可女摊主仿佛没听见似的,依旧我行我素。直到第五天晚上6点左右,女摊主才回过来神来,眼看哈密瓜卖不出去,便开始和椰子联合搞促销。买两个椰子,送一个哈密瓜。一开始还行,但几个小时后,又没生意了;最后两小时,女摊主只好改成“买一送一”,但销量仍旧寥寥。
第六天开始,女摊主便开始更大力度的促销了,因为椰子还剩80多个,哈密瓜也有30多个。天气热,加上没有冷库储存,椰子连续放了6天,已经有点不太新鲜了;哈密瓜稍微好一点,但也远不如市场水果店卖的新鲜。
为此下午4点一开摊,女摊主就让以10元一个,15元两个的价格售卖椰子,哈密瓜则以5元两个进行售卖。如此一来,生意略有好转。女摊主承诺卖完便有奖金,否则只能干拿日工资,这让四人压力重重。而从第四天开始,因为销售不好,他们的工资被无故扣去10元,如今只能领到40元的日工资了。
第七天是美食节最后一天,整个美食广场的气氛有点不太一样了,各摊位开始主动打出优惠促销的牌子,然而顾客并未因此增加多少。因为整个石河市的人该来的基本都来过了,不感兴趣的,大概率也不会因为各种优惠就被吸引过来。
哈密瓜终于在开卖3小时后,处理干净了,而椰子则还剩下50多个。至晚上7点的时候,好不容易才卖了20多个。以为到了晚上能好点,结果卖到半夜11点,才刚跟下午的销量持平,这还是在“10元两个”的大力促销下实现的15元两个卖起来都有点费劲,10元一个更是卖不动。到了凌晨12点,各摊位跟商量好似的,都开始统一大甩卖,各种优惠促销和打骨折甩卖的声音此起彼伏,吆喝声、叫喊声响成一片;甚至各摊主都坐不住,开始一边吆喝,一边沿途拦截顾客去了。
剩下一个小时,女摊主也坐镇椰子摊,时刻观察着局势。感觉不妙,便开始采取更为激进的促销举措,由10元2个,改为10元3个,甚至10元4个了。女摊主也知道椰子不新鲜了,卖出去就是赚,卖不出就砸手里了,能卖多少是多少吧。
至凌晨1点美食节结束的时候,很多摊位美食卖不完,甚至开始“以物易物”的交易,开始和临近摊位互相交换对方的美食。在广场管理员拿着喇叭反复促催收摊的情况下,整个美食节又延迟了40多分钟,才完全停息。
到关门的最后一刻,女摊主的椰子也没卖完,还剩下大半箱子,足有8个椰子。女摊主很遗憾,舍友们也很沮丧,因为眼看到手的奖金没有了。
这时,女摊主终于展示了自己的慷慨,除了40元工钱,每人还多给了15元奖金,并把剩下的椰子连同木箱子一起送给了四人。四人都挺开心,想着搬回宿舍,再给大家分了。一路上轮流抬箱子,仿佛是带着战利品得胜而归。几人有说有笑,既不觉得饿,也不觉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