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掩耳盗铃
因为面包车修好以后就开走了,所以有几个干员沿着面包车的轨迹去找了那辆车子。不管是在监控里,还是找到车子后进行的全面检查,都没有梅飞兰的存在。
那么这一整条轨迹上唯一的监控盲区也就成了唯一的可能。看着监控的干员调出立体地图。
这是一条很长的路,一边是人行横道,中间由连绵的草丛隔开。路很宽阔,那两个探头的位置在路中间,的确是背对背的,因此在它们中间有一小段监控盲区“可是这段监控盲区顶多十米。“有个干员疑惑出声,“而且面包车也并没有停下,在上一个监控里消失以后,很快就在下一个监控里出现了。”隋不扰将两段监控的相同时间段同时播放。那干员指着其中一辆作为参考物的私家车说:“看这辆车,在上一个探头里是在面包车后方,后一个探头里就变为前方了。“因为面包车行驶速度本身就比较慢,所以这也是正常的,我们认为面包车没有在中间这段路里停下来过。”
周末,路上的车辆没有多到拥挤的程度,也没有少到只剩几辆。比起别的连贯的探头,这里似乎是唯一可能的地方了。隋不扰又看了两遍监控,心里头突然生出了一个神奇的想法。车辆的速度各不相同,大多速度都比面包车快上一些。其中,面包车不远不近地跟在一辆公交车侧后方,当它在下一个探头里又出现的时候,仍然在公交车后方。
隋不扰记录了那几辆车从上一个监控里消失,然后在下一个监控里出现之间的时间差。
时间长短大多在一秒、两秒左右,几乎是在上一个探头里刚消失,就在下一个探头里出现了。
而公交车则慢了一些,监控盲区里有它需要经停的站台。因为监控位置的特殊性--它位于绿化带上方,同时可以拍到两侧相向的车道,在这个足够倾斜的角度,可以看到公交车内的绝大部分。无法把每一个乘客的脸都拍出来,但在这种非高峰时段、客流稀少的情况下,通过身形和腿部,大致数清公交车内的人数是可以做到的。监控像素很高,这个时间点除了司机以外,就零零散散地坐了几个人。虽然无法完全看得清,但至少在上一个探头前消失时,后门或是前门并没有等待下车的乘客。
在下一个探头里出现时,隋不扰特地暂停了放大看过、数过。人数变多了。
公交车在站台停靠过,有人上了车。那面包车在出现后仍然跟在公交车后,如果它在监控盲区里也一直匀速直行,那它的速度可能还没有慢跑的人快。还没等隋不扰出声,嵇月娥也发现了这件事,她挑了几个人过来,分别数了数公交车上的人数。
虽然每个人数出来的个数有一两个不同,但最后的结论都是公交车里有人上车了。
“公交车停过。"嵇月娥说,“那面包车应该也停过。”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交接一个无论是昏迷还是被挟持的成年人都是很显眼的事,所以他们一致认为梅飞兰可能被装在了什么箱子里,伪造出交换货物的假象。
那么,交接给了哪辆车呢?
似乎只有那辆后来超过面包车的私家车有可能了。毕竟按照速度看,那辆私家车超过面包车也没有超过太多,这个速度也是够慢的了。
初步推测是面包车交接给了参考物私家车,交接完毕后,私家车选择先提速超过面包车。
这种推理仍然有诸多漏洞,比如交接过程如何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而不引起过路人或是其余车辆注意,但到底是一个方向。嵇月娥派了两个人开着私家车去那条路上做实验。就像是知道这边的进展有所停滞一样,技术部那边传回了好消息。根据隋不扰对于数字是坐标范围的猜测,技术部锁定了一座山上的疗养院,那是定位范围内唯一有人气的地方。
隋不扰听到这个地方,轻轻挑了挑眉。
疗养院啊……为什么绑架人会送去疗养院?还是说那家疗养院本身就做着一些违法的勾当?
“当然不排除可能在深山里别的地方,但出于受害人可以使用电脑传输文件的情况考虑,她所处的位置必须具备稳定的网络连接,所以还是通网的疗养院更可能一点。”
嵇月娥也赞同这一点,点了点头。
汇报的干员把疗养院的情况也简单地查了一查:“这家疗养院里没什公人,医生护士很少,护工也没几个,比较像是很难维持得下去、但为了最后几个仅剩的病人硬撑着的那种类型。
“病人名单没有披露,我们查不到。不过这家疗养院的院长,呃,和国内台海疗养院的院长……怎么说,应该算关系不错?可能算是师徒,或者,紧密的合作伙伴之类的。”
她一时卡壳,便拿出找到的资料递过来:“找到一些新闻,主要是那边的院长来台海这里进行学习观摩,说观摩了台海的运营模式以后,觉得山里不错,就把自家的疗养院建在了山里。
“在那边的疗养院经营状况还不错的时候,她经常和台海的院长有往来。当时晴山与乌河的外交也比较平和,所以有当做友谊的象征和民间友好交流宣传过一阵。”
一一台海。
隋不扰呼吸一滞。
顾珺意把她妈妈安排进了台海疗养院,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