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穿成男主的疯前妻[简爱]
  4. 翻腾
设置

翻腾(1 / 3)


第35章翻腾

九月二十九日。

是米迦勒节,也是国王乔治四世的六十诞日。这位君主刚结束在希腊的悠闲度假,便于当日策马返回伦敦,以期在这一重要的日子现身首都。

国王以对艺术、建筑和奢华生活的热爱而闻名,较少干预日常政治事务。这时的政府由托利党领袖范宁伯爵领导的内阁掌管。而其麾下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便是刚于半月前从属地调回伦敦、并升任为内阁首席财政大臣的一一维恩·坎贝尔·帕默斯顿。这位年轻的政要此前曾担任下议院领袖及殖民地总督,如今执掌着全国财政大权。

在众人的呼声中,这位年轻人迅速成为内阁中的第二号人物,并被广泛视为未来首相的最主要候选人。

作为国家经济政策最关键的设计者,他的决策直接影响着王国的繁荣、战争能力与社会稳定,这自然赋予了他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在这一时期,政府政策在他与其同僚的推动下,正从早期较为保守和高压的姿态,逐渐转向更为开明和自由的改革。国王回銮,人们都互相告语。

从伦敦桥直到白厅宫,凡属御驾需经过的路线,每一条街道、每一个阳台、窗口,乃至屋顶,早已被翘首以待的民众挤得水泄不通。人们虽明知銮驾要等到午后才会抵达,街道上却早在早晨八点就已无一英尺的立锥之地。

这盛况空前的围观,倒并非全然出于对国王的喜爱,更因一个众人都心照不宣的期待。

那就是这一天,首相范宁伯爵将与内阁中那位以风雅与才干闻名的青年才俊一-维恩·坎贝尔·帕默斯顿一-共同出现在銮驾之前,骑马游街。城中的小姐以及夫人们,无不期盼着一睹这位政坛新贵的非凡风采。为了维持秩序,国民义勇军在街上的部署多达一万两千。街道两旁的窗口都悬挂着用缎带和擦得雪亮的银瓢装饰的花环,这些银瓢在日光下熠熠生辉。

一些殷实人家的屋顶甚至飘荡着华丽的彩绣旗帜,整个伦敦沉浸在一片盛大而喧嚣的节日气氛之中。

这天上午,伯莎正准备前往银行处理事务,而她刚踏出酒店大门,便被外面街道上汹涌的热闹景象所震惊到了。

她只是听说今天伦敦会有庆典。

但没想到会是这么盛大非凡的场面。

国王的车队已然将伦敦变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洋。在这片看似混乱却自有秩序的人潮中,随处可见身着笔挺制服的禁卫军和巡逻队。

他们踏着整齐而有力的步伐,在欢呼的民众间穿梭巡视,严阵以待,维持着街道秩序。

她没有选择加入路边那些翘首以盼的民众,而是独自避开拥挤的主干道,转而寻找起一家书店来。

酒店的侍者曾告诉她,有家不错的书店毗邻广场,就位于市公所的一侧。于是她穿过喧闹的街巷,终于在一排宏伟的建筑下找到了它。一些低矮的大理石柱矗立在门前,在晨光中投下长长的斜影。她在书店里细细挑选,最终选中了一个非常华丽精美的手写本,打算之后送给奥利弗,希望这能给他带来一些书写的乐趣。而当她再次来到主街上时。

发现国王的回銮队伍正浩荡经过。

整个行列闪耀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光辉,炫目得几乎使人屏息,宛如一条无尽的长河。

一队队御林军身着红银二色的大氅,还有的穿着黑丝绒制服。那些骑士和卫兵佩戴着闪亮的长刀,擎着无数面迎风飘扬的旗帜,座下的骏马鼓鼻腾骧。

盛大的队列仿佛没有尽头。

街道旁观礼者的眼睛因持续的炫目景象而由昏花变得发痛。有一部分人的喉咙早已在欢呼中喊哑,耳朵也被不间断的鼓乐号角震得嗡嗡作响。

维恩慢慢策着马,举起一只手向道路两旁欢呼的人们致意。而她被淹没在鲜花与人潮中,头上顶着一个她刚从书店买来的手写本,默默停驻在街角,隔着很远的距离,望向队列前方,那个一身火红骑装的男人。聚集在这里的伦敦市民好像都熟知他。

因为她能不断听到周围发出兴奋的、此起彼伏的交谈。“他就在那儿!"路人呼喊着。

而人们之所以如此惊喜沸腾,不仅是因为他身居高位,更源于他广为流传的仁慈与公正。

在国内,他的声望与受尊重程度,几乎仅次于首相范宁伯爵。他的相貌极其庄严,骑在马上尤其显出这一特色,周身仿佛散发着盛炽般的魔力。

民众一见到他的面,便不由自主地爱戴他了。站在阳台上的年轻姑娘甚至激动地点头,向他送出飞吻,并将手中的鲜花掷向他经过的道路。然而,他对这些喜爱与热情,却仿佛视而不见,只是保持着沉稳而略带疏离的微笑,目光平视着前方。

骑在他左右两旁的,则是他的两位部下。

其一是约克公爵。那人身材魁梧,神态勇武,虽比维恩年长三岁,但依旧风度翩翩,生就一双浓黑分明的眉毛,下巴额上有一条微显的裂缝,紧闭的嘴唇透出一股执拗不屈的神情。

由于他并不具备博取欢心的仪态,民众从他举止态度间感受到的是一种近乎冷漠的傲慢,因而对他反应冷淡,大多缄默着,没有表现出对维恩那般的热情另一位则是罗斯德公爵亨利,他的年纪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