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嫁进死对头家,我掀翻祠堂
  4. 048 道德绑架
设置

048 道德绑架(2 / 3)


待她念完,严令衡站起身,环视众人,语气沉稳而有力:“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姓严。如今在西北与敌厮杀的统帅与先锋,正是我的父亲与大哥。严家郎在前线拼命,口口余人在后方,倾尽所有为其后盾,只盼大胜而归。此中有私情,为人妻女、为人兄弟的私心。但更重要的,是作为大烨子民,保家卫国的本分!”

她稍作停顿,目光坚定:“裴家是我夫家。严、裴两家过往如何,京中或有传闻。但国难面前,我两家摒弃前嫌,同心协力。因为守护大烨山河,是我等效忠陛下、报效国家的共同担当。”

这番话,将家事国事融为一体,情真意切,理直气壮。既解释了严家为何如此不惜血本,又巧妙地将两家过往纠葛,升华至“共担国难"的崇高境界。严令衡一番陈词后,并未急于等待回应。她命人将一张裱糊精致的大红榜单,高高张贴在裴府大门最显眼的位置。

这榜单设计得极为巧妙,顶端是醒目的“边关军需慈善榜"六个大字。其下以清晰的表格列出,最左一列是京中所有有头有脸的世家大族的姓氏,按照捐赠物资高低大致排序。

榜单上,除了“亚”、“裴"两姓之后跟着惊人的数目外,其余世家大姓之后,皆是一个刺眼的"未认捐”。

严令衡见时机成熟,站起身,她抬手指向榜单,朗声道:“诸位乡亲父老,此榜名为′边关军需慈善榜'。此刻,在宫门外、往日张贴春闱皇榜之处,已贴上同样一张。京师万千百姓,皆可亲眼见证,哪家高门为国纾难,慷慨解囊。“正是此理,”一个书生模样的青年兴奋地接口,指着榜单侃侃而谈:“诸位请看,这慈助榜就如金榜。严家捐资巨万,一马当先,此为状元',裴家紧随其后,是为′榜眼',只是这第三名探花′之位,如今还空悬着呢!”旁边立刻有人哄笑:“空悬?我看那萧家不是挂在上面吗?后面跟着个大零蛋!”

“挂个零蛋也算探花,萧家算什么?屁都算不上!“众人闻言,又是一阵大笑,目光戏谑地扫过榜单上萧家那刺眼的“未认捐”三字。众人哄笑声中,一位衣衫打补丁、身形瘦弱的老者,颤巍巍地挤到前面,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小布包,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地喊道:“县主,小老儿捐二十个鸡蛋,都是自家养的笨鸡新下的,原本想攒着换钱给孙儿买笔墨,可边关的将士们等不了啊。娃娃还小,书晚点读不打紧!”场上先是一静,转而像是冷水递进热油里,激起千层浪。“老汉好样的!”

“我也来,我捐一筐自家种的菜。”

“我捐两匹老妻织的粗布。”

“我虽没钱,有一身力气,可否去边关帮工?”群情顿时沸腾,平民百姓们被老者的赤诚点燃,纷纷欲尽绵薄之力。严令菊看着眼前景象,鼻尖一酸,心中暖流涌动。她快步走到门前,向着人群深深一福,语气里带着难以抑制的感动:“诸位乡亲父老,令衡在此,代边关将士,谢过大家拳拳之心。”

她直起身,目光扫过一张张质朴的脸庞,语气更加坚定:“但皇后娘娘有明旨,此次募捐,意在让安享国恩的豪门显贵为国出力,绝非让本就生计艰难的百姓们再添负担。大家的日子过得不易,守护好自家灶台、让娃儿安心读书,便是对朝廷最大的支持。”

她话音刚落,一个膀大腰圆的男人挤到前面,高声附和:“县主说得在理,咱们这些吃饱穿暖的,才该出力气。我,锦荣布庄的刘大福,捐上等细棉布一百匹,给将士们做里衣,透气舒坦。”

“好,刘东家高义,堪为商贾楷模。欢迎各位商界义士共襄义举,慷慨解囊者皆可上榜留名,与世家大族共谱佳话。”严令衡点头夸赞,顺势将商户也纳入这募捐洪流之中,她正要让春花宣读,忽然传来一阵车马声。只见几辆悬挂着“魏”字灯笼的马车,稳稳地行至裴府门前。

一位衣着体面的中年管事下车,手持大红礼单,对着门前的严令衡恭敬一礼。

“嘉宁县主安好,小人奉魏国公之命,特来呈上我家老爷、夫人为边关将士略备的薄资,愿助我军威!”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那份礼单上。魏家,这可是皇后的娘家。

严令薇心中了然,这是皇后来当表率了,她露出得体的微笑,亲自上前接过礼单:“魏国公深明大义,嘉宁在此代边关将士拜谢!”她转身将礼单递给春花。春花会意,运足中气,高声唱喏:“魏国公府,捐精粮五千石,白银一万两!”

严令蒋向府门外微微颔首,一阵激昂的鼓乐猛地炸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场面相当宏大。

众人愣神,随即恍然大悟。原来嘉宁县主早有安排,特地请来了鼓乐班子。这鼓乐便是信号,更是殊荣。有捐献者就会奏响,让前后三条街的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这堪比迎功的礼乐,让魏府管事在片刻错愕后,随即满面红光,腰杆挺直。这差事真的来对了,皇后母家虽尊,但这般宏大的场面也少见。“这才是真正的探花!”

“好啊,连国丈家都如此慷慨,看那些还在装死的人家,脸往哪儿搁。”人群中再次响起议论声,不过这次是夸赞居多。看到这一幕,刘大福更加跃跃欲试了,当下就表示要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