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构成了一曲独特的山间小调。凌玄身后的熊猫大帝憨态可掬地晃动着圆滚滚的身子,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滑倒,毛茸茸的爪子紧紧扒着地面,时不时还发出&bp;“呜呜”&bp;的嘀咕声,像是在抱怨这难走的石板路。而队伍末尾的少女则好奇地东张西望,指尖轻轻划过路边被雾气笼罩的藤蔓,晶莹的水珠顺着藤蔓滴落,在石板上溅起小小的水花。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前方的雾气渐渐变得稀薄,先是底层的青雾慢慢消散,露出地面的碎石与枯草;接着中层的银雾也逐渐淡去,能看到远处的树木轮廓;最后顶层的蓝雾融入天际。此时,一阵若有若无的清香随风飘来,夹杂着泥土的芬芳与青草的清新,还隐隐带着一丝咸腥的海的气息。
隐约能听到水流的声音&bp;——&bp;那声音起初很轻,像是远处的风声,随着脚步靠近,渐渐变得清晰,从&bp;“哗哗”&bp;的轻响变成&bp;“轰隆”&bp;的轰鸣。再往前,一片蔚蓝便映入眼帘&bp;——&bp;东海到了。海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溅起朵朵白色的浪花,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宛如撒了满海的碎金。岸边生长着一些奇异的海草,随着海风轻轻摇曳,在浅水区还能看到几条色彩斑斓的小鱼穿梭其中,偶尔跃出水面,又迅速扎回海里,留下一圈圈荡漾的波纹。
东海的海水并非寻常的蓝,而是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从近到远,颜色逐渐由浅蓝过渡到深蓝,再到天际处的墨蓝,层次分明得如同画师调配的颜料。近岸的海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下的细沙与游动的小鱼&bp;——&bp;那些小鱼通体透明,只有尾巴是橙色的,成群结队地在礁石间穿梭,偶尔会跃出水面,溅起细小的水花。忽然,一声清脆的鱼哨声划破寂静,只见鱼群瞬间排列成八卦阵型,鱼尾摆动间,橙色如流火般在透明的鱼身中流转,竟在水面上映出半透明的符文,转瞬即逝。
往远处看,海水开始变得深邃,阳光透过水面,在水下投出长长的光带,光带里浮动着细小的浮游生物,像无数颗会发光的米粒。随着海浪轻摇,这些微光竟汇聚成《山海经》中记载的烛龙图腾,鳞片纹路间闪烁着神秘的幽蓝,仿佛在诉说着上古的秘辛。海面上波光粼粼,晨光洒在水面上,折射出无数道金色的光带,这些光带并非静止,而是随着海浪的起伏不断晃动&bp;——&bp;海浪不大,每一次起伏都带着柔和的弧度,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海面,将光带揉成细碎的金片。忽然,金片化作万千游鱼虚影,朝着远处的深海游去,仿佛在为旅人指引方向。
三人沿着海岸线走了片刻,脚下的青石板渐渐变成了湿润的沙滩,沙子呈银白色,踩在上面软软的,还会从指缝间滑落。当最后一片金鳞虚影没入海中时,沙滩上突然浮现出蜿蜒的水纹,沿着水纹望去,一座宏伟的建筑便出现在眼前&bp;——&bp;东海龙宫。龙宫的宫墙由夜明珠镶嵌而成,在阳光下流转着七彩光晕,海浪拍打在珊瑚雕琢的阶梯上,竟发出编钟般清越的声响,宫门上方&bp;“东海胜境“&bp;四个篆字,正不断滴落着散发龙涎香气的水珠。
龙宫并非建在海底,而是一半在海面之上,一半隐入海中,像是从海底生长出来的宫殿。入口处立着一座巨大的珊瑚牌坊,高约三丈,宽两丈有余,这珊瑚并非普通的红色,而是由多种颜色交织而成:绯红如胭脂,橙黄似朝阳,翠绿像翡翠,淡紫若云霞,还有几处泛着珍珠白的光泽,如同将彩虹揉碎后凝固在了一起。珊瑚的枝干并非笔直,而是自然弯曲,交错缠绕形成了精美的花纹,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盘旋的龙纹,在海水的浸泡下,每一寸肌理都透着莹润的光泽,仿佛轻轻一碰就能滴出水来。海水从珊瑚牌坊的缝隙间流过,流速缓慢,带着细小的气泡,折射出七彩光晕&bp;——&bp;这些光晕并非固定在一处,而是随着水流晃动不断扩散、变幻,时而变成圆形,时而拉成长条,将附近的水域都染成了一片五彩斑斓的世界。牌坊顶端还蹲着两只石雕的海马,通体由白玉雕刻而成,身上的鳞片刻得极为细致,尾巴微微翘起,仿佛下一秒就要跃入海中。
敖广正站在龙宫门前等候,他的身影在珊瑚牌坊的光晕中显得格外挺拔。他身披墨色龙鳞铠甲,每一片龙鳞都有手掌大小,呈菱形,边缘锋利如刀,泛着黑曜石般的冷光。铠甲并非完全贴合身体,而是在肩部、肘部等关节处留有活动空间,龙鳞之间用银色的锁链连接,走动时会发出&bp;“哗啦”&bp;的轻响。铠甲的肩部和胸部雕刻着复杂的龙纹图案,龙纹的线条流畅而有力,龙首位于胸口中央,眼睛用红宝石镶嵌,在蓝光下泛着暗红的光;龙身向两侧延伸,缠绕过肩部,尾巴垂落在腰侧,每一片龙鳞都与铠甲的鳞片相互呼应,仿佛龙纹真的从铠甲中生长出来。玄色披风在海流中猎猎作响,披风的布料是用深海冰蚕丝织成,质地轻薄却极为坚韧,即使在海水中也能保持干燥,边缘缀着银色的流苏,每一根流苏都有一尺长,末端挂着细小的银铃,随着海流的晃动轻轻摇曳,发出&bp;“叮铃”&bp;的轻响。他腰间悬挂的定海神珠用暗红色的绳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