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战国往事复原争鸣与逐鹿下
  4. 第93章 邯郸之围
设置

第93章 邯郸之围(3 / 4)


孙衍首倡合纵,六国相约为兄弟,又在洹水歃血盟誓,秦军有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以后,齐国、魏国受到张仪的欺骗,想一起去讨伐赵国;楚怀王受到张仪的欺骗,想一起去讨伐齐国,所以合纵盟约便逐渐地解体了。假如有三个国家坚守盟誓,不受到秦国的欺骗,秦国又会怎么样呢?齐湣王名为合纵,实际想着兼并宋国,所以各国背叛他。哪里是合纵的问题呢?”

楚王说:“现在的形势是秦国强而各国弱。各国只能图谋自保,怎么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呢?”

平原君说:“秦国虽然强大,但要对付六国还是力量不足的;六国虽然弱小,但要合力对抗秦国还是力量有余的。如果各国只图谋自保,不想互相救援,那一强一弱,胜负已经分明。恐怕秦国只会日益猖狂了。”

楚王又说:“秦国一出兵就攻克上党十七个县,坑杀了赵军四十多万。联合韩国、赵国的兵力,都抵挡不了一个武安君。现在,秦军又进逼邯郸,楚国地处偏远,哪里能管得了这事啊?”

平原君说:“我们君王用错了将军,这才导致长平战败。如今王陵十多万兵马,堵在邯郸城下,先后都有半年多了,也不能损伤赵国一根毫毛。如果各国出兵救援赵国,肯定能挫败秦军的锐气,便可以保持几年的安宁了。”

楚王说:“秦国与我国通好。你让寡人合纵去救赵国,秦国必然要迁怒楚国。这不是让楚国代替赵国来受怨吗?”

平原君说:“秦国通好楚国的目的,只是想集中力量对付三晋。等三晋灭亡了,楚国还能独自存在吗?”

楚王心里畏惧秦国,还是有些迟疑不决。平原君再三陈述利害,从早晨就谈到中午,合纵的事还没有决定下来。

那十九个人便鼓动毛遂说:“请先生登堂吧。”

于是,毛遂紧握剑柄,一路小跑地登阶来到了殿堂上,他对平原君说:“谈合纵的利害,只用两句话就说清楚了。现在从早晨谈到了中午,合纵的事还没有决定下来,这是什么缘故呢?”

楚王见毛遂登上堂来,生气地问:“他是什么人呢?”

平原君回答说:“他是我的门客毛遂。”

楚王厉声呵叱道:“还不赶快退下去?寡人跟你的主人谈判,你来干什么!”

毛遂紧握剑柄,走向前去说:“大王呵叱我,不过是依仗着楚国人多势众。现在我与大王相距只有十步,大王是依仗不了人多势众的。大王的性命就在我的手中。我的主人就在面前,你为什么这样呵叱我呢?况且,我听说商汤曾凭着方圆七十里的地方统治了天下,周文王凭着方圆百里的土地使诸侯臣服,难道是因为他们人多势众吗?实际是由于他们善于掌握形势而发扬自己的威力。如今,楚国领土纵横五千里,拥有百万兵马,这就是称霸争王的资本。凭着楚国的强大,天下谁也不能阻挡它。白起这小子,只带着几万兵马,发兵与楚国交战,第一战攻克了鄢城、郢都,第二战烧毁了夷陵,第三战使大王先祖受到凌辱。这是楚国百世不解的怨仇,连赵王都为之感到耻辱,而大王却不觉得羞愧。合纵盟约是为了楚国,不只是为了赵国。我的主人就在面前,你为什么这样呵叱我呢?”

楚王听了,马上改变态度说:“是的,是的,的确像先生所言,寡人愿奉献整个国家来签订合纵盟约。”

毛遂赶忙问:“大王下决心了吗?”

楚王说:“寡人下决心了!”

于是,毛遂对楚王的左右近臣说:“把鸡、狗、马的血取来。”

毛遂双手捧着铜盘,跪着把牲血进献到楚王面前说:“大王作为纵长,应当先来歃血,下一个是我的主人,再下一个是我。”

于是,在楚国殿堂上歃血为盟,确定了两国合纵盟约。

然后,毛遂左手托起一盘血,右手招呼那十九人说:“各位在堂下也一块儿歃血盟誓吧,大家虽然平庸,可也算完成了任务。”

平原君确定了合纵盟约,便赶快返回了赵国。

两国合纵结盟后,楚王让临武君景阳为将准备出兵,又派春申君到魏国游说魏王:一来让魏国借路给楚军北上救赵,二来说服魏国也来合纵抵抗秦国。

春申君来到大梁,对魏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鼓动魏国也合纵抗秦。魏王当然明白秦国的野心,只是不敢背叛秦国,害怕遭到秦国的报复。

春申君说:“只有各国联合起来,秦国野心才能收敛。如果各国只求自保,恐怕灭亡只是先后的事而已。”

魏王觉得他说的有理,再说有楚国做主牵头,便最终同意借路给楚军,也答应出兵救援赵国。

听说魏王要合纵抗秦,有个大臣站出来反对。他对魏王说:“从前,曹国依仗齐国而轻视晋国,在齐国去讨伐莱、莒两国的时候,晋国人借机灭亡了曹国。缯国依仗齐国而抗拒越国,在齐国田和作乱的时候,越国人就攻占了缯国的城邑。郑国依仗魏国而轻视韩国,在魏国攻打榆关的时候,韩国就灭亡了郑国。原邑依仗秦人、狄人而轻视晋国,在秦人、狄人出现饥荒的时候,晋人趁机攻占了原邑。中山国依仗齐国、魏国而轻视赵国,在齐国、魏国讨伐楚国的时候,赵国灭亡了中山国。这五个国家之所以灭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