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都因为认为自己有所依靠。不但这五个国家是这样,天下所有灭亡的国家都是如此。”
魏王听得有些不耐烦,便问:“你究竟想说些什么啊?”
大臣回答说:“如今,大王听信春申君的话,依仗着楚国的强大,就准备与秦国对抗,后果不可预料啊!如果春申君发生变故,魏国就要独自承受祸患了。虽然大王拥有一万辆兵车,但不可对别人的想法唯命是从。臣下以为,合纵抗秦的行为非常危险,希望大王仔细考虑这件事!”
魏王说:“秦国答应把垣雍归还魏国,如今韩国献出垣雍,秦国却食言而肥,寡人不能再相信秦国了。”
于是,魏王不听劝谏,任命晋鄙为将军,率领十万兵马去援助赵国。
楚国、魏国出兵援助赵国,秦王得知后大为光火,立即派使者责问楚国的背盟行为,又派使者到大梁威胁魏王。
使者给魏王转交了秦王信件,秦王信中说:“寡人攻打邯郸城,早晚就可以攻下来。哪国胆敢出兵援助赵国,等寡人灭亡赵国后,立即移兵把它给灭了。”
魏王看了信,吓出一身冷汗,马上派人传令,命晋鄙立即停止进军。
这时,魏军已到达邺城,接到命令后便留在邺城,不敢渡过漳水救援赵国,只是隔河观望秦军攻打邯郸。
且说王龁围攻邯郸,随不断增加兵力,不断发起攻城,也经过八、九个月了,可仍旧不能攻打下来。战局越来越不明朗,王龁无计可施,秦王也无可奈何。
白起听说这种状况,私下对门客说:“我早说过邯郸很难攻克,大王不肯听从我的意见,看看如今结果怎样吧!”
白起门客与范雎门客有交情的,就把这些话泄露了出去,范雎便报告了秦王。
秦王听后大怒,便亲自去见白起,逼着他从床上起来,对他说:“你虽然有病在身,也得勉强为寡人带兵征战。你有了战功,这是寡人所希望的,一定会重重赏你。如果您还不肯去,寡人也会怨恨你的。”
白起叩头说:“臣下明白,去了即使没有战功,也可以免除罪过;如果不去的话,即便没有罪过,也免不了被杀。然而,臣下只是希望大王能够详察臣下的愚计:暂时放过赵国,让老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以应对诸侯之间出现变故。安抚恐惧的国家,攻打傲慢的国家,诛灭无道的国家。大王以此来号令诸侯,天下就可以平定了。为什么一定要进攻赵国呢?这就是所谓:被一个大臣屈服,却战胜了天下人。大王如果不详察臣下的愚计,一定要攻打赵国得到心理的满足,以致降罪于臣下,这也是所谓:战胜了一个大臣,却被天下人所屈服。战胜一个大臣的威严,同战胜天下人的威严相比,哪个威严更大呢?臣下听说过:贤明的君王爱惜国家,忠诚的大臣爱惜名誉。破碎的国家不可能重获完整,死去的人不可能死而复生。臣下宁愿受重罚而死,也不忍心做蒙受耻辱的将领。希望大王详察!”
秦王听了,没有答话就恨恨地走了。
秦王回宫后,立即发布诏令,削去武安君封号,把白起贬为平民,让他立刻离开咸阳,流放到阴密去。
白起领诏后叹息说:“范蠡说过:狡兔死,走狗烹。我为秦国攻下七十多座城池,也早该被烹了。”
白起出了咸阳西门,来到杜邮地方,停下来等待行李。
范雎又对秦王说:“白起很有怨言,内心怏怏不服。他如果逃到别国,那将对秦国非常不利。”
于是,秦王派使者赐给白起一柄利剑,让他自行了结。
使者来到杜邮,宣布了秦王的命令。白起手持利剑,深深地叹息说:“是我哪里得罪了上天,竟落得今日的下场!”沉思良久,他有所醒悟地说:“我是该死的!长平之战,四十多万赵国降军。我把他们全部坑杀了,他们有什么罪呢?天道轮回,丝毫不爽,我是该死的!”
白起说完,持剑刎颈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