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自然也是忧心如焚;又听他陈述合纵抗秦,而且让自己出面号令诸侯,顿时体内热血沸腾了起来。姬延做了五十九年的周天子,还从来没有过向诸侯发号施令呢。
在姬延即位的第七个年,秦国出兵攻占了宜阳,派樗里疾带着一百辆兵车先行进入东周国,为秦武王亲临东周国观看九鼎来接洽。对樗里疾的无礼要求,姬延给予严词拒绝。樗里疾勃然大怒,便把姬延逐出了王宫,又强行逐出了东周国。姬延万不得已,只能跑到西周国的王城栖身了。
时光荏苒,周天子已在王城呆了五十多年。如今,姬延也已垂垂老矣,又遇到了这个多事之秋!可他听了西周公的建议,顿时感觉精神百倍。他想:如果诸侯肯听从自己的调遣,或许可以一举打败秦国。这样一来,既可以解除西周国的危机,又可以提高周王室的威信,或许还能重振周王朝往日的荣光呢!
于是,周天子一口答应下来,又让西周公召来周最具体商议。
周最说:“合纵联军去年击退秦军,正当士气旺盛之时。我王只要发一道密诏,把诸侯兵马召集而来,命令精兵从伊阙攻打秦国,阻断阳城秦军的后路,阳城秦军就可不战而溃了。”
周天子说:“这个不难。”
于是,让太史拟定了一道密诏,分几份交给周最,让他去联系诸侯各国。
密诏传到了楚国,楚王开始有些诧异,待打开诏书看了,竟然感觉很有些兴趣。景阳领兵救援赵国获胜,带领着楚军凯旋回国,让楚国在诸侯中的地位陡然升高。景阳上朝向楚王报告,讲述了在赵国的作战经过,又述说了荀子的王者兵法。楚王听了受到极大启发,感觉如果能够运用王者兵法,便要高出了秦国一大截来。如今,楚军帮助赵国击退秦军,一扫被秦国长期压制的郁闷,假如再借助了周天子的名头,联合各国去打败秦国,楚国岂不可以称王天下了吗?
楚王想来想去,觉得是个好事,便作书回复天子的使者。答应听从天子的诏令,愿意派遣兵马供天子驱使。
接到楚国的回复,周天子大喜过望。没有过多久,诸侯的回复也陆续到了,大体答应听从天子的诏令。因为韩国臣服了秦国,便没有给韩国发去诏令;而齐国与秦国友好,竟对天子的诏令不加理睬。其余诸侯大都愿意听从王命,可见事情能够成功了。
周天子对西周公说:“诸侯听从本王诏令,这可是件大好事!只是我们自己没有多少兵马,又怎么能统领诸侯的兵马呢?”
西周公挠了挠头皮说:“加上所有王城卫队,我们不到一千兵马。”
周天子问:“这可怎么办呢?”
西周公说:“如果发动国人从戎卫国,也可得到一千人吧。”
于是,以天子的名义,动员国人积极保家卫国。不消几天功夫,国人踊跃报名,竟得到一千五百多人。周天子非常高兴,而西周公却眉头不展。
周天子问:“兵马增加了一倍多,你为什么不开心呢?”
西周公说:“士卒是有了,而车马、兵器不足,还有粮草等各项费用,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从哪里筹措到它们呢?”
周天子听了,也皱起了眉头。如今,王室没有诸侯的进贡,公室的府库也很空虚,从哪里筹措这笔费用呢?而士卒缺乏车马和兵器,又怎么能出征打仗呢?
最后,还是周最想出个办法。他向天子进言:“洛邑商贾云集,富豪人家很多,向他们借贷钱财,难题不就解决了吗?”
西周公急忙说:“不妥,不妥。借贷是要偿还的,又用什么来偿还呢?”
周最说:“这个很好办。攻打秦国成功之后,那些战利品多得堆山及檩,一点儿小钱能偿还不了吗?”
周天子也确信:只要诸侯兵马聚齐,必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便赞同说:“这倒是个好办法。”
于是,周天子派人请来各位商贾富豪,说明保家卫国人人有责,向他们提出借贷的请求。商贾富豪也体谅王室的困难,愿意慷慨解囊来帮助王室度过难关,只是要天子出具借贷的凭证,等王师得胜后便立即还本付息。
周天子毫不含糊,根据各位富豪的认贷款项,当场开具了借贷凭证,还让太史取出玉玺来,盖上了周天子的大印。
这样,兵马费用问题顺利解决。周天子又任命将领,大量采购兵器,充分储备粮草,抓紧训练兵马,准备出征讨伐秦国。
到了约定时间,王师训练已毕,军容威风凛凛,整装列队待发。这时,楚王派景阳为大将,率领五万精兵已经出发;燕国也来人通报,乐闲率领着四万燕军,正向着伊阙方向赶来。赵国、魏国也都答应出兵,应该没有多少问题。
西周公入宫奏明了天子,天子到宗庙祭祀了文王、武王,跪在祖宗牌位前报告了王师出征。然后,发布诏令命王师讨伐秦国。
于是,西周公亲自率领王师,先行到伊阙地方部署。不久,楚将景阳率领兵马赶到;接着,燕将乐闲也率领兵马赶到。于是,王师居中,楚军在左,燕军在右,三军列下营寨,到处旌旗飘扬,等待其他诸侯的兵马前来会合。可是,兵马驻扎了两个月,左等看不见魏军的踪迹,右等也不见赵军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