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战国往事复原争鸣与逐鹿下
  4. 第99章 荀子做了兰陵令
设置

第99章 荀子做了兰陵令(4 / 4)


治理政治的;只有政治治理得好了,民众才会亲近他们的君主,才会喜欢他们的君主,而愿意为他们的君主牺牲自己。所以说:‘凡事在于君主,将帅是次要的。’秦国虽然四世取得胜利,可他们经常提心吊胆地害怕天下合纵来攻打自己,这就是所说的末世的军队,还没有掌握了仁义的根本。所以,商汤流放夏桀,并不是在鸣条追逐他的时候;武王诛杀殷纣,也不是在甲子早晨战胜他的时候。他们都是靠这以前长期的政治治理得好,这就叫做仁义的军队。如今,人们不去寻求仁义根本,而去索求细枝末节,这就是世道混乱的原因啊。”

李斯觉得先生含有责备自己的意思,不禁两颊有些发热。

荀子感觉弟子们对“仁义”的认识有些肤浅,便吩咐他们认真阅读《礼经》,体会周朝礼制所包含的仁义蕴含。

过了一段时间,书院又来了个年轻人,声称求见荀况先生。

荀子便让他进来,见他身材修长,气宇轩昂,可他说话有些结结巴巴。

荀子请他不要着急,坐下慢慢道来。

年轻人说:自己名叫韩非,父亲原是韩国公子几瑟。早年,父亲与韩僖王争做太子失败后,出逃到了楚国避难,自己便出生在了郢都。后来,韩僖王去世,新王继位后,才允许父亲回国居住,自己便随家人回到了韩国。这些年来,自己在新郑入泮宫读书,有时也来楚国看望外家。前些时来到楚国,听说先生在此讲学,便过来愿意追随先生。

荀子问:“公子读过那些典籍呢?”

韩非说:“在楚国时,曾读过《老子》;回到韩国后,杂七杂八也读了一些。”

荀子说:“读书至须慎重。儒家读书,为做圣人。《诗》、《书》、《礼》、《乐》、《春秋》,圣人之道都在这里了。”

韩非说:“愿先生多加指教!”

荀子看他颇有志向,便答应把他收在门下。

韩非又拿出自己的文章,双手递给先生请审阅指正。

荀子接了过来,见文章题目为《亡徵》,便留下来看看。

韩非退下后,荀子拿起文章审阅。不看则已,一看大为惊叹。

韩非文中说:“凡事人主之国土小而封邑大,国君权势轻而大臣权势重,可亡也。轻视法律禁令,而致力于阴谋诡计;荒废国内治理,而依赖外国援救,可亡也。……”他竟一口气罗列了四十七条亡国徵兆,把世上的亡国原因可谓说尽了!

荀子看着看着,也不免有些神经紧张。他想:对社会弊病看得如此透彻,这可不是一般人啊!有这样的年轻人,真的后生可畏啊!

第二天,荀子把文章归还韩非,又对他大加赞赏。其他弟子听了,也都非常羡慕。韩非新来乍到,便得到先生的器重,让其他弟子有些自愧弗如了。

陈嚣走了过来,请求拜读这篇文章,韩非便把文章交给了他。

李斯的面色非常尴尬,自己来到书院后,已被先生训斥过几次,还从来没有获得先生赞赏。看韩非气宇轩昂的样子,他感觉自己变得猥琐起来。李斯心里在想:自己已经年过而立,学业竟不如年轻人,将来又怎么能够飞黄腾达呢?

荀子夸奖了韩非,接着开始讲学,教导弟子们注重礼制。

他说:“礼制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原则,是使国家强大的根本,是威力盛行天下的途径,是建立功名的总纲。天子诸侯遵循礼制就能得到天下,不遵循礼制就会毁掉社稷。所以,坚固的铠甲和锋利的兵器不足以取得胜利,高高的城墙和深深的护城河不足以守卫坚固,严厉的法令和繁多的刑罚不足以建立威严。遵循礼制就能通行无阻,不遵循礼制就彻底完了。”

弟子们都认真地听着……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