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战国往事复原争鸣与逐鹿下
  4. 第100章 白马不是马
设置

第100章 白马不是马(2 / 4)


人得到良言规劝。”

公孙龙以形名学说著名,得到许多人的崇拜,也遭到不少人的攻击。

魏国的公子牟非常喜欢公孙龙的学说,与公孙龙往来也很密切。这就遭致乐正子舆等人的讥笑。

公子牟问:“你们为什么要嘲笑我喜欢公孙龙呢?”

乐正子舆回答说:“公孙龙的为人,做事情没有老师,做学问没有朋友,善于诡辩而不合情理,思想散漫而不成学派,还喜欢怪异而狂言妄语。他总想着迷惑人心,在辩论中驳倒别人,自己鼓捣了一套奇怪的玩意儿。”

公子牟变了脸色说:“为什么把公孙先生说得这么过分呢?请讲出你的理由来。”

乐正子舆说:“公孙龙曾经说:‘善于射箭的人,能让后面的箭头射中前面的箭尾,一发接着一发,一箭接着一箭;前面的箭射中了靶心,而中间的箭没有坠落,最后一支箭尾还搭在弓弦上呢,看上去就像一根相连的直线。’人们听了都大为惊骇。公孙龙却说:‘这还不算最奇妙的。神箭手逢蒙有个弟子名叫鸿超,他对老婆生气就恐吓她。拉开了乌号之弓,搭上了綦卫之箭,直接去射老婆的眼睛。箭头飞到老婆的眼珠前,她连眼皮都不眨一眨;箭落到地面上,竟扬不起一点儿灰尘。’难道这是聪明人说的话吗?”

公子牟说:“聪明人说的话本来就不是愚蠢人所能理解的。我告诉你吧,后面的箭头能射中前面的箭尾,那是因为每一发箭的力度和准点都保持了不变。箭头飞到眼珠前而眼皮不眨一眨,那是因为箭头到达眼睛之前,箭的冲力刚好使尽了。这有什么可疑惑的呢?”

乐正子舆说:“你是公孙龙的门徒,当然在给他掩盖错误啊!我还要说他更为荒谬的事情呢。他欺骗魏王说:‘白马不是马,牛犊没有母亲,意念不是本心,物体分割不尽,影子不会移动,头发能悬重物……’各种背离事实,违反常识的谬论,真是举不胜举啊!”

公子牟说:“你根本不懂这些高深的理论,你便以为它们是荒谬的,而真正荒谬的应该是你自己吧!”

乐正子舆说:“你把公孙龙说的都奉为真理。假如他放了个屁,你也会去奉承的吧。”

公子牟便默然不语了。

过一会儿,他告辞说:“请你等几日,我再与你辩论吧。”

后来,公孙龙离开魏国,回到了赵国,投到了平原君的门下。

平原君礼贤下士,对公孙龙厚爱有加。因了平原君赵胜的关系,公孙龙对国事也会发表一些意见。

公孙龙研究形名学说,从墨家那里继承了许多东西。他不仅继承了墨家的形名思想,也继承了墨家兼爱和非攻的思想。所以,面对各国兴兵攻战,公孙龙持反对的态度。他曾经亲自到燕国,劝谏燕昭王推行偃兵,而燕昭王对他虚于应付,这让他感到非常失望。他也曾劝谏赵惠王推行偃兵,也没有取得实际效果。只有平原君很重视公孙龙,遇事愿意听从他的意见。

公孙龙深入研究形名理论,使他的学术声望日渐隆盛。

有一天,他与弟子又探讨了“离坚白”的问题。

弟子问:“说一块又坚又白的石头包含着‘坚白石’三个因素,这个可以吗?”

公孙龙回答说:“不可以!”

弟子问:“说它包含着两个因素,这个可以吗?”

公孙龙说:“可以。”

弟子问:“这是为什么呢?”

公孙龙说:“有时候,见不到‘坚’而见到了‘白’,所举出的是‘白’和‘石’两个因素;有时候,摸不到‘白’而摸到了‘坚’,所举出的是‘坚’和‘石’两个因素。”

弟子说:“既然见到了‘白’,就不能说没有白;既然摸到了‘坚’,便不能说没有坚。这块石头就是这样的,不正包含着坚、白、石三个因素吗?”

公孙龙说:“不能这么说。看不到‘坚’的石头,而只看到‘白’的石头,就是没有‘坚’;摸不到石头的‘白’,而只摸到石头的‘坚’,就是没有‘白’。”

弟子说:“眼睛不能看到‘坚’,手不能摸到‘白’,不可以认为没有坚,也不可以认为没有白。因为眼睛与手具有不同的职能,它们是不能相互代替的。坚和白就在石头里,哪里是分离的呢?”

公孙龙说:“石头是一个,坚和白是两个。从石头看去,坚和白本来就有知道的,有不知道的;有看见的,有看不见的。所以,知道的与不知道的是互相分离的;看见的与看不见的是互相隐藏的。因为隐藏的缘故,谁能说它们不相分离呢?之所以说它们分离,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弟子说:“如果世上没有白,就不可以从石头看到白;如果世上没有坚,就不可以从石头摸到坚。这就是说,坚、白、石本来互相并不排斥。你把其中一个藏起来怎么能行呢?”

公孙龙说:“是它自己原来就藏起来的,不是谁去把它藏起来的。”

弟子说:“那个白,那个坚,是石头必然同时包含的。它们为什么要自己藏起来呢?”

公孙龙说:“见到白的石头,或摸到坚的石头,都是一个见得到而另一个见不到,或一个摸得着而另一个摸不着,这就是分离的。石头和坚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