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战国往事复原争鸣与逐鹿下
  4. 第100章 白马不是马
设置

第100章 白马不是马(3 / 4)


、白不能互相包含,所以是分离的。因此,坚、白、石是分离的。”

随着公孙龙声望日隆,各地都有人慕名前来拜访的,也有来与他进行辩论的。

孔子的六世孙孔穿,是个博学之士。他听闻公孙龙的大名,也想与公孙龙切磋一下。其实,儒家是最早关注名实关系的,孔子有感于春秋末期礼崩乐坏,名实散乱的现实,特别重视正名的问题。他曾说过:“名称不正,则言辞不顺;言赐不顺,则办事不成;办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

所以,当子路问:“卫君让您治理政事,您打算先做什么呢?”

孔子回答说:“必须先订正名称吧!”

孔子的正名思想,开启了形名研究的先河。但是,在这方面墨家取得的成就最大,而在墨家基础上又发扬光大,便形成了形名家的学说,而公孙龙达到形名理论的高峰。以至开启了形名研究的儒家,反倒对它们有些不肯认同了。

有人对孔穿说:“公孙龙强逞小辩而诋毁大道,子高为什么不去纠正他呢?”

孔穿回答说:“大道出现了悖乱,天下人都可去纠正他,我何必担心呢?”

那人又说:“即使这样,为了天下人,您还是去纠正他吧。”

于是,孔穿到了邯郸,在平原君那里与公孙龙见面了。

孔穿说:“鄙人身居鲁国,久仰先生的大名,羡慕先生的才智,钦佩先生的德行。很早就想来受学承教,今日有幸拜见先生。但是,有一点我不敢苟同,就是先生‘白马不是马’的命题。如果先生放弃这个观点,我愿意做您的弟子。”

公孙龙说:“先生此言差矣。我之所以有些名气,就在于‘白马不是马’的命题!如果让我放弃这个命题,那我就没有什么可以教给您的了。既然让我没什么可以教的,你又要跟着我学习,这也太荒唐了吧。况且,凡是想跟着我学习的,总是智慧与学识不如我吧。现在,您让我放弃‘白马不是马’的观点,这就是先来教训我,而后又拜我为师。这种做法也不妥当吧?”

孔穿说:“请先生不必介意,我只是不赞同‘白马不是马’的命题而已。”

公孙龙说:“‘白马不是马’,也是您先祖孔子所赞同的呢?”

孔穿问:“是吗?”

公孙龙说:“我听说,当年楚王拉开‘繁弱’良弓,搭上‘忘归’利箭,在云梦泽的旷野上射猎蛟龙和犀牛。但回来时不慎把弓给弄丢了。左右随从要去把弓找回来。楚王说:‘算了吧。楚国人丢了弓,楚国人拾到弓,又何必去找回呢?’ 孔子听到这件事,便议论说:‘楚王是仁义的,但还不够广泛!他应该说:‘人丢了弓,人拾到弓就是了,何必要限定楚国人呢?’由此看来,您的先祖孔子已经把楚国人与人区别开来了。您既然肯定孔子所说的楚国人与人不同,为什么又反对我‘白马不是马’的观点呢?”

孔穿楞在了那里,一时不知该怎样回答。

公孙龙又说:“先生既然信奉儒家学说,反而违背孔子的理论宗旨;既然想跟着我学习,却让我放弃我的学说。这样,即使比我贤能百倍的人,也没有办法指教您啊!”

孔穿听了,竟不告辞就离开了。

他出来之后,对别人说:“公孙先生荒谬不经却旁征博引,能言善辩而不合情理,所以我没有回应他。”

过了几天,平原君会见众位宾客,也邀请了孔穿来参加。

平原君对孔穿说:“先生是圣人孔子的后代,不远千里来到邯郸,打算让公孙先生放弃‘白马不是马’的观点。可你们辩论的是非对错还未见分晓,而先生不告辞就离开了,这样做可以吗?”

孔穿回答说:“真正精通事理的人,自然会明白是非对错的。这与我离不离开没有关系。”

平原君说:“您所说的精通事理,可以让我听听吗?”

孔穿回答说:“这些道理都取自儒家的经传,不是我敢臆断的。《春秋》说:‘六鷁退飞。’看到是六只,观察是鷁鸟。鷁鸟就好比公孙龙所说的马,六只就好比公孙龙所说的白。先看到了马的白色,仔细观察才知道是马。颜色只是来区别马的名称,而马的内在实质要靠外表颜色来体现。所以说‘白马’才是名实相符。这就好比妇女用丝麻制作布匹,染成黑、白、青、黄不同颜色的布匹。颜色虽然不同,而质地是一样的。所以,《诗经》说‘白丝’,而不说‘丝白’;《礼记》说‘黑布’,而不说‘布黑’。诸如‘黑牛’、‘玄武’等,这类名称太多了。它们都是先说颜色,后说实质,世间万物的名称都是相同的,圣贤也视为自然之理。君子的学说,贵在符合事物的道理,而不在于繁琐的辩辞。”

平原君问:“公孙先生只是繁琐的辩辞吗?”

孔穿说:“当然不是。除了繁琐的辩辞之外,他还有非凡的智慧。对公孙先生的智慧,我是非常欣赏的。如果他肯放弃‘白马不是马’的观点,完好保留下他的智慧,我当然不愿意失去一个值得学习的老师。他所坚持的‘白马不是马’的观点,实在是没有道理的。”

平原君问:“那不是您的先祖也赞同的吗?”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