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战国往事复原争鸣与逐鹿下
  4. 第105章 赵王宠臣建信君
设置

第105章 赵王宠臣建信君(2 / 4)


意;二是秦国要派人到赵国做官,以便监督赵国的政事。

使者回来报告了,建信君劝说赵王接受这些条件。

于是,秦国派人来到赵国做官,建信君给来人委以重任,还给了他五大夫的爵位。秦国让赵国派太子做人质,赵王当然很不情愿。

建信君平日对春平君非常妒忌,春平君任相国让他感到很有压力。现在,秦国要求太子去做人质,正像帮他拔掉了心头的一根刺。所以,建信君竭力劝说赵王,同意让太子去秦国做人质。

建信君对赵王说:“春平君去秦国做人质,最能表示赵国的诚意。只有春平君留在秦国,秦国才能对赵国放心。这样,两国和解也才能成功!”

赵王说:“太子是国家的储君,怎么可以离开赵国呢。”

建信君说:“魏国不也让太子增去做人质了吗?如果不让春平君去做人质,那两国和解是很难成功的。”

经过建信君反复地劝说,赵王不得已答应了。

在春平君走后,建信君顿时没了压力,做事更加肆无忌惮起来。

这时,翟章从魏国来到赵国,他与赵王的关系非常好。赵王便请他出任相国,翟章知道赵国朝政的复杂,便推辞不肯接受。赵王再三请求,翟章再三推辞。

田驷听说这件事后,便对柱国韩向说:“我请求为您去刺杀翟章。如果翟章死了,那赵王必定发怒,以为是建信君派人干的,就会杀掉了建信君。如果建信君死了,那您必定能出任相国。如果建信君不死,他也会认为您对他有恩德,必定把您当做知心朋友,您便终身都不会失意了。”

韩向说:“你可不要轻举妄动,我可不愿与建信君同流合污。”

且说春平君到了秦国,赵国与秦国终于达成了和解。在这个过程中,吕不韦对赵国的态度有些傲慢,建信君认为这是在轻视自己,心里便非常不满。

希写来拜见时,建信君便向他发了一通牢骚。

建信君说:“文信侯对我太无礼了。秦国派人来赵国求官,我对来人委以重任,又给他五大夫的爵位。可我派使者到秦国去,文信侯的态度却非常傲慢,实在太无礼了。”

希写不冷不热地说:“臣下认为,当今执政的人好像连商人都不如。”

建信君怒气冲冲地问:“你是故意贬低执政的人,去抬高那个濮阳商人吧?”

希写解释说:“不是这样的。那高明的商人从来不与别人去争什么价钱高低,而只是谨慎地等待着商机出现。在价格低落时买进来,即使价格还贵些也已经算贱的了;在价格高涨时卖出去,即使价格还贱些也已经算贵的了。从前,周文王被囚禁在牖里,周武王被囚禁在玉门,最终砍下了纣王的脑袋,悬挂在太自旗上,这就是周武王的功劳。如今您的权势完全不能与文信侯抗衡,反而责备文信侯做事无礼。臣下私下认为,您的想法很不可取啊。”

建信君听了,气咻咻地不再说话了。

建信君心里在想,尽管你文信侯权势冲天,我也有另一套办法来对付你呢!于是,建信君暗中派人去联络诸侯,又准备合纵来对抗秦国。

赵国派人到楚国联络,春申君同意合纵抗秦,只是楚将景阳刚刚去世,由谁来统领兵马还没有做出决定。赵国又派人去联络魏国,魏国正受到秦国威胁,自然愿意参与合纵。至于韩国表面上倒向了秦国,实际对秦国怨恨很深。韩相张平痛恨秦国,抑郁得病去世。韩王让郑县令韩熙做了相国。

建信君对韩熙很有些看不起,便认为韩国合纵与否都无足重轻。

赵敖为韩熙对建信君说:“从赵国形势来看,有了魏国就会让赵国存在,没有魏国就会让赵国灭亡。然而,诸侯合纵却不能没有韩国的参与。如今您轻视韩熙的原因,只想同楚国、魏国建立友好关系。秦国看到您与楚国、魏国交往密切,必定更重视拉拢韩国。如果诸侯实行合纵,韩国因国小兵少会受到轻视;如果秦国实行连横,韩国因邻近秦国就会得到重视。因此,韩国肯定不会选择让自己处于无足重轻的地位,它们必定会与秦国联横。秦国如果从韩国的三川出兵,就会向南围困鄢陵。这样,上蔡、召陵的道路就会被切断了。魏国形势出现了危急,它们援救赵国的行动就会延缓了。一旦秦国发兵攻破邯郸,赵国必定要灭亡了。所以,您必须去联合韩国,才能避免出现漏洞。”

建信君说:“好吧。”

他这才派人去联络韩国,而韩国不相信合纵能够成功,态度便有些不置可否。

赵国派人到齐国联络,遭到齐国的明确拒绝。因为秦国实行远交近攻,一直在向齐国示好,齐国便只求能够自保,不愿参与诸侯的合纵抗秦。这时,君王后已经去世,后胜做了相国。秦王派人去贿赂后胜,后胜得了秦国的金帛,便劝说齐王田建亲近秦国,拒绝参与合纵抗秦。

各国的态度不一,合纵的前景堪忧。人们对合纵存有疑虑,对赵国命运非常担忧。于是,不断有人来向廉颇倾诉,劝他去提醒赵王注意时局。

有人对廉颇说:“如今河间的疆界还没有确定,文信侯的愿望还没有满足,赵国面临危险了。齐国不愿意参与合纵,那韩国、赵国、魏国必然担忧合纵不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