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战国往事复原争鸣与逐鹿下
  4. 第117章 秦王合并六国
设置

第117章 秦王合并六国(3 / 4)


韩国,俘虏了韩王安。赵王迁派李牧来到咸阳,与寡人订立盟约。因此,寡人归还了赵国的人质。不久他们又违背盟约,在太原郡鼓动叛乱。所以,寡人兴兵讨伐赵国,俘获了赵王迁。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寡人又派兵去灭了他们。魏国起初约定归服秦国,不久他们又与韩国、赵国合谋袭击秦国,寡人派兵前去讨伐,最终打败了他们。楚国割让青阳以西地盘,不久他们又背弃誓约,出兵袭击我南郡。因此,寡人派兵讨伐楚国,俘获了楚王负刍,终于平定了楚地。燕王喜昏庸错乱,他的太子暗中派荆轲来行刺寡人,寡人派兵讨伐,灭掉了燕国。齐王建采用后胜的计策,断绝与秦国的往来,想要作乱生事,寡人派兵讨伐,俘虏了齐王建,平定了齐地。

六国灭亡,咎由自取;秦并天下,顺从天命!如今六国服罪,天下已经平定。因此,寡人召诸臣来商议更改名号的事。不更改名号,不足以宣告大功,也不足以垂成后世!

秦王话音刚落,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便争相进言。

他们的意思都是说:“从前,五帝的土地方圆千里,外面还划分有侯服、夷服,诸侯有的朝见,有的不朝见,天子也不能控制。如今大王兴正义之师,讨伐残贼之人,平定了天下,海内设置郡县,法令归于一统。这是亘古以来不曾有过的事,五帝也比不上的功绩。臣等与博士们郑重商议:‘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为尊贵。’我们冒死罪献上尊号,大王称为‘泰皇’。教令称为‘制书’,命令称为‘诏书’,天子自称为‘朕’。”

秦王说:“这样吧。去掉‘泰’字,留下‘皇’字,再加用上古‘帝’的位号,称为‘皇帝’;其它的就按你们议定的办理。”

于是,下达教令说:“可以”。又追尊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

又下达教令说:“朕听说上古有称号,而没有谥号;中古有称号,死后根据品行又给个谥号。其实,这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非常没有意义。朕不再采取这种做法。从今以后,废除谥法。朕称为始皇帝,后代以世数排列,称为二世、三世、直到万世,永远传承下去!”

又征募手艺精良的工匠,将和氏璧琢成传国玉玺,由李斯篆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始皇帝推演终始五行学说,认为周朝属于火德,而秦国取代周朝,应证了水德的运气。五行与时令对应,水对应冬季,因而以冬季开始为岁首,便以十月为正月;为避嬴政名讳,改正月为“端月”。群臣朝见拜贺都在端月进行。五行与五色对应,水对应黑色,因而衣服、符节和旗帜的装饰,都崇尚黑色。五行与数对应,水对应六,因而符节、法冠规定为六寸,车舆宽为六尺,六尺为一步,车驾六匹马。又把黄河改名为“德水”,在黄河岸边举行了隆重祭祀。

尉缭看见始皇帝这番折腾,暗里叹息说:“秦国虽然得到天下,但它真能长久下去吗?”

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尉缭带着弟子王敖悄悄地出走了。

始皇帝得到信息,问大臣们说:“尉缭为什么要离朕而去呢?”

大臣们回答说:“尉缭自认为功劳最大,希望陛下能封他为诸侯,如同周朝的太公、周公一样。如今陛下定了“皇帝”尊号,但论功行赏没有施行,他感到失意就离去了。”

始皇帝问:“周代那种分封诸侯的做法,还能实行吗?”

丞相王绾说:“燕地、齐地、楚地、代地,距离京城都非常遥远,不设立诸侯很难治理。请册封各位皇子为诸侯!”

始皇帝把这个建议下交给大臣们商议,大臣们都认为,这样做比较有利。

只有李斯不同意,他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很多,可他们的后代逐渐地疏远了,互相攻击如同仇敌;诸侯之间征战不已,周天子也无法阻止。现在,天下靠陛下的神威获得统一,都划分为郡县管理。对皇子、功臣,用公家赋税重重赏赐,这样的制度就很好。天下人没有邪异之心,这才是长治久安的好办法啊。臣下以为,设置诸侯并没有好处。”

始皇帝说:“天下苦于连年战争,就是因为有那些诸侯王。朕靠着祖宗神灵保佑,天下终于安定了。如果又设立诸侯国,这等于又挑起战争;想求得安宁太平,岂不是太难了吗?廷尉所言很正确。”

于是,听从李斯的意见,把天下分成三十六个郡:

内史郡、汉中郡、上郡、北地郡、陇西郡、河东郡、上党郡、太原郡、代郡、雁门郡、邯郸郡、钜鹿郡、渔阳郡、上谷郡、辽西郡、辽东郡、右北平郡、云中郡、齐郡、薛郡、瑯琊郡、东郡、三川郡、颍川郡、陈郡、南阳郡、砀郡、泗水郡、会稽郡、鄣郡、巴郡、蜀郡、南郡、长沙郡、黔中郡、闽中郡。

每郡都设置守、尉、监。郡守为一郡之长,主承奉朝命治理郡务;郡尉为郡守属官,掌管武器、兵马;郡监为御史,掌管监察。郡下设有县,县设令或长;万户以上设令,万户以下设长。令、长之下设丞、尉,职能与郡制同。县下设有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管教化,有秩掌管民众,啬夫掌管讼狱,游徼掌管捕盗。乡下设有亭,亭有亭长,下设有两卒;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