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回到咸阳后,一直心绪不宁,心里总想着海中仙人那些事。本来,他于政事非常勤勉,常常白天处理案件,夜里读书到很晚。据说,他每天批阅的奏书简札,都重达一百三十多斤呢!如今,奏书简札堆积了很多,他却懒得去批阅它们;紧急的简札便推给大臣处理了。
度过漫长的冬季,很快又到仲春时节。
渭水两岸的柳条变得柔软了,枝节处吐出黄色的嫩叶。始皇帝按捺不住对海滨的向往,下令即日启程,再次前往海滨巡游。
从咸阳出来,车马沿着驰道一直向东。出了函谷关,不久过了洛邑,大梁城已经在望了。驰道平坦宽阔,两侧树荫翠绿,车马急驰而过,令人轻松惬意。始皇帝乘坐玉辇,前后有副车护卫。行到阳武县境内,经过博狼沙地方。路边树丛中突然发出一声怪响,凭空飞出一只大铁椎来,大铁椎掠过玉辇,直接砸向了副车。只听得一声惨叫,副车已被砸出大窟窿,车上人的脑浆也溅了出来。
始皇帝侥幸躲过一劫,吓得面如死灰。侍卫一齐上前保护,方才惊魂稍定。这时,侍卫拾起大铁椎,断定是歹人行刺。始皇帝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搜捕刺客。随行兵马四处搜查,刺客已杳无踪影了。
始皇帝盛怒大骂:“难道大铁椎是天上飞来的吗?限期拿住凶犯,将他碎尸万段!”
于是,传令全国各地,大肆搜捕凶犯。
全国范围搜捕了十几天,可刺客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
原来,策划刺杀始皇帝的是韩国贵族子弟张良。在韩国灭亡后,张良一直图谋反抗。在新郑暴动失败后,他逃到了淮北潜伏起来。在那里得到一个大力士,这人能举起一百二十斤的大铁椎。当得知嬴政再次东巡的消息,张良便精心策划了这次刺杀行动。很遗憾,大力士疏忽看错了,结果误中了副车,让嬴政侥幸躲过一劫。行动之后,张良等人立即逃离,隐姓埋名藏到了下邳地方。
没有搜捕刺客到案,始皇帝内心难安。担心途中再出乱子,也想过调头返回咸阳。可自己堂堂上天之子,岂能害怕一个小小的蟊贼。
于是,下令加强沿途警戒,车马继续向东前行。
不日到达大梁,又东行经过濮阳,向北前往临淄而去。在临淄休息了几天,直接奔向海滨。上次登之罘岛,有些意犹未尽。这次出巡,决定先到之罘岛看看。
面对茫茫的大海,人们忘却了途中的惊吓,且来欣赏海岛的旖旎风光。
李斯即兴作文曰:“维廿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照临于海。……”始皇帝令刻于石碑,立在岛上留念。
立碑之后,又东行观海。君臣一起登上孤峰,下临浩瀚的汪洋大海。只见烟水苍茫,波涛万顷;海天相接,朝阳熔金。李斯触景生情,又作韵文一篇,歌颂始皇帝功德。始皇帝非常高兴,又令刻于石碑,称为《东观刻石》。碑文曰:
维廿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
逮于海隅,遂登之罘,昭临朝阳。
观望广丽,从臣咸念,原道至明。
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
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
……
游罢之罘岛,启程往琅琊城而去。始皇帝始终惦记着一事:徐福出海几年了,究竟有没有消息呢?
来到琅琊城,入住越王宫。想起博狼沙遇刺,始皇帝还是心有余悸,几次做梦都给梦到了,惊叫着醒了过来。所以,在严密侍卫下,也只到琅琊台看过几次大海;更多时间则闭宫不出,只是在等待徐福的消息。等了一个月,也没有等来消息。始皇帝有些失望,不愿再等下去了,便下令尽快返回咸阳。
于是,车马直接向西,经过邯郸进入上党,匆匆地返回咸阳。
回到咸阳后,始皇帝深居简出,时刻提防着歹人行刺自己。
这样,感觉时间过得很慢,终于还是等来春暖花开。始皇帝又动了去海滨巡游的念头,可想起博狼沙遇刺,感觉后背还有些发凉,这才放弃外出巡行。可实在憧憬海滨的感觉,便下令引来渭水建造水池,名曰“兰池”;在兰池旁边又建造了兰池宫,聊以弥补心里的缺憾。
这一年,始皇帝呆在宫里享乐,没有出到外面巡游。
春去夏来,秋风又至,宫墙外树叶也纷纷地飘落下来。
有一天,始皇帝在宫里呆得憋闷,让人给他讲讲外面的故事。有人讲:咸阳有人叫茅初成,他修炼心斋坐忘的功夫,最后乘云驾龙白日飞升,据说已做了仙人。还传出一首童谣,孩子们都在街头巷尾传唱:仙人茅初成,乘云升太清;皇帝愿得道,腊月谓嘉平。
始皇帝听了,顿时来了兴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徐福没有消息来,而仙人来到了眼前。这还等什么呢!始皇帝当即下令,把腊月改名为“嘉平”,也许自己能得道成仙呢。又特意赏赐咸阳黔首,每里赏赐六石黍米,两只山羊,让他们好好过一个嘉平腊祭日。
到了腊祭日,整个咸阳城都热闹了起来。家家祭百神,感谢风调雨顺;户户驱疫鬼,攘除各种灾害。有人戴起面具,扮做鬼魅魍魉;人们敲锣打鼓,到处驱逐鬼魅。人们从家庭走向里巷,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