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巷走向祠堂,从祠堂走向集市,从集市走向兰池,全城狂欢,不亦乐乎!
始皇帝特意赏赐黔首,鼓励人们腊祭狂欢,自己也想与民同乐。他突发奇想,换上民间衣服,要往兰池一睹腊祭热闹的风采。臣下们不敢扫他的兴致,又要保证他的安全,便随行多名武术高手,穿了黑色的衣服,在左右附近暗中保护。始皇帝出得宫来,挤在狂欢的人群中,感受到不曾有过的轻松愉快。他随着人群来到兰池,各种表演正达到高潮。忽然,附近假山背后窜出几个蒙面大汉,他们手握短剑直奔始皇帝而来。左右黑衣武士发现端倪,早已挡在始皇帝前面,与蒙面大汉交起手来。蒙面大汉不能得手,便虚晃几招逃之夭夭。
全城搜捕刺客,竟然没有结果。
于是,下令关中地区大肆搜捕,搜捕了二十多天,也没有发现蛛丝马迹。
始皇帝近距离遇刺,让他更感觉不安全。于是,开始对自己行踪保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哪里。为了保密的需要,下令把咸阳二百里内宫殿用二百多条甬道连接起来,钟鼓、美女充塞于宫殿中,谁也不能确定他究竟在哪个宫殿。如果有人泄露了秘密,就会下狱论为死罪。
有一次,始皇帝突然出现在梁山宫。他远远望见李斯出行的车马,队列庞大而显赫,心里便有些不悦,随口说他不当这样。有人暗中报告了李斯,后来再见到李斯车马,队列明显减少了。
为此,始皇帝责问:“是谁泄露了朕的话?”下令彻查这事,结果没人招供。始皇帝勃然大怒,下令把当时在身旁的宫女、侍卫全部杀掉了。
腊月改名为嘉平,也没有得道成仙,反而招来了刺客。始皇帝感觉到:茅初成得道成仙的事不靠谱。要说得道成仙,还是海边的方士们说的更有眉有目。始皇帝痴迷得道成仙,大臣们投其所好,给他引荐来不少方士。从燕国来的卢生、侯生、石生、韩终等人,很快得到始皇帝的信任。
卢生对始皇帝说:“世上有仙真人,他们进入水中不会沾湿,进入火中不会烧伤。他们凌驾云气之上,能够与天地一样长久!”
始皇帝问:“他们是谁啊?如今又在哪里呢?”
卢生回答说:“臣下的故乡就有这样的仙真人,如宋毋忌、正伯侨、羡门子高等人。他们不要身体躯壳,灵魂从身体解脱出去,乘了云气,驾了飞龙,可以巡游四海之外。听说他们在碣石附近的海里呢。”
始皇帝说:“朕非常仰慕他们,也想做这样的仙真人!”
于是,他让博士制作了《仙真人诗》,传令乐工舞女排练演奏,自己还装扮成仙真人的模样,在仙气缭绕的氛围中,仿佛已经成为仙真人了!
又到春暖花开时节,始皇帝抑制不住对仙真人的向往,决定带领方士们到碣石海里去寻找仙真人。这次出行,严格保密措施,加强侍卫力量。人不知,鬼不觉,始皇帝车马出了咸阳,经过邯郸,到了蓟城,直奔海边碣石而去。
所谓碣石,乃是伸入大海的巨形礁石。碣石特立海中,海浪澎湃汹涌,远望云雾缭绕,不见仙山琼阁。
始皇帝为方士们隆重饯行,让他们分两路出海寻访仙真人,以求得不老之药。一路为卢生、侯生,出海向北而去;一路为韩终、石生,出海向南而去。始皇帝立于碣石上,目送他们的船只渐渐地消逝在远方……
李斯陪同始皇帝,依例又制作韵文,刻石碑立于碣石。
在燕地海滨巡行了一个月,出海的方士还没有回来。始皇帝担心安全问题,便下令调转车马返回咸阳。
这次,没有南下琅琊避暑,而是沿着北部边地巡行。车马离开碣石,经过渔阳郡、上谷郡,进入代郡、雁门郡、云中郡,最后从上郡回到了咸阳。
沿途巡视北方边地,感觉匈奴的势力渐长。始皇帝正忧虑这事,出海的卢生也回到咸阳。他说出海到达仙山,可不巧仙真人云游去了,遗憾没有能够见到。但是,见到了服侍仙真人的童子,童子给自己送了一册图书。
卢生从袖筒里抽出书册,恭恭敬敬地献给始皇帝。
始皇帝打开,上面有图画,图画旁有五字:亡秦者胡也。
始皇帝问:“这是何意?”
卢生说:“这是符命占验的图录之书,似乎预示秦王朝的潜在危险。”
始皇帝正忧虑匈奴威胁,又见到这个谶言,便对此言深信不疑。
于是,派蒙恬为将军,率领三十万兵马,向北进军去攻打匈奴。
早在秦国合并六国之前,北方匈奴已逐步强大起来。匈奴单于头曼是个有为君主,他东破东胡,西逐月氏,占有了北方广阔草原,给燕国、赵国、秦国造成严重的边患。秦国攻打六国时期,各国无暇边境守备,匈奴乘机翻过阴山,越过长城,渡过黄河,占领了各国许多土地。秦国合并六国之后,匈奴也不加收敛,经常侵扰上郡、北地郡、陇西郡,对关中地区形成巨大威胁。
蒙恬兵分两路,一路由上郡进入河南地北部,一路由北地郡进入河南地南部。两路兵马夹击合围,匈奴首尾不能相顾,便放弃河南地仓皇逃走。蒙恬肃清了河南地匈奴残敌,然后分头渡过黄河,继续追击匈奴兵马。主力向北挺进,很快占领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