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万界:建立巨企成为行商浪人
  4. 第24章 差距
设置

第24章 差距(1 / 1)


煤油灯的光亮柔和地映在地图和文件上,旅长和师长正翻阅着堆积如山的装备手册、训练大纲,以及从德国装备拆解而来的零件图纸。

这些纸页上的每一个精细数据都如同一记重锤,敲击在他们心头。

旅长用手指轻轻点了点一张火炮零件图纸,语气中带着一种无奈“你看这个,膛线精度控制到百分之零点五误差。这可不是一般工匠能做的活儿,靠的是工业流水线。咱们呢?手工打个螺纹能对齐就谢天谢地了,哪敢想这么高的精度。”

师长抬起头,接过图纸仔细看了一眼,目光停留在火炮后座装置的细节上“德国人能做到这个程度,说明他们背后有一整套成熟的工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我们呢?连修一个坏掉的机枪零件都得靠修械所的工匠一点点抠。相比起来,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旅长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语气沉重“师长,咱现在靠这些装备和弹药算是缓了一口气,可问题是,这些东西哪来的?还不是别人援助的。说到底,装备是别人的,弹药也是别人的。要是哪天这些供不上了,咱还能怎么办?”

师长放下图纸,目光转向窗外。清晨的寒雾已经散去,训练场上,士兵们正在反复操练刺杀和实弹射击。

那种充满节奏的步伐声和号子声,充盈着力量和朝气,但他知道,这些战士的日常却远比外表看起来更加艰苦。

食堂的大锅里,冒着热气的玉米面窝头和野菜汤是战士们的常见伙食。能吃上一碗杂粮粥,就已经算是改善。

最近因为集中训练,军需处不得不提高伙食标准,甚至从仅有的存粮中拨出部分白面,让每个连队每周至少能吃上一顿白面馒头。

一名炊事员正蹲在锅边,用一根木勺搅拌着锅中的稀粥。他抬头看了看远处训练场上冒着热气的战士们,皱着眉头嘀咕“这些家伙一天操练下来,胃口大得跟虎似的,这点粥恐怕不够啊。”

旁边的战士递过来一筐红薯“老李,把这个添进去,多熬一会儿。再加点盐,他们肯定吃得香。”

“盐可是金贵东西,最近伙食重了,盐耗得飞快。军需处的老秦头都快愁秃顶了。”炊事员小声抱怨着,手里的动作却一点没停。

尽管物资紧张,但这些战士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

每天训练结束后,年轻的士兵们会围坐在一起,打着火堆唱起山歌;有些人则拿着刚领到的德式装备反复拆装,生怕遗漏了一个零件的用法。有的士兵甚至用弹药箱当凳子,边吃饭边琢磨装备说明书。

一个年轻的战士正用手摸着一柄毛瑟kar98k步枪,眼里满是新奇:“咱这是啥命啊,能用上这种宝贝。以前一人发五发子弹,舍不得打,现在靶场训练都不限量了!”

旁边的老兵笑着拍拍他的头:“毛头小子,有子弹就好好练,咱射击再准点,鬼子就少一个回去的!”

回到指挥所内,师长的目光落在桌上的数据表上,那是关于集中训练后粮草和军费开支的统计。

每一项开销数据都在不断上涨,尤其是伙食和弹药补给的消耗,几乎翻了两倍。

他轻声叹了口气“集中训练提高了战斗力,但代价也不小。这两个月伙食消耗已经是之前的两倍,光是这个账,军需处都快撑不住了。”

旅长点燃烟斗,深吸一口,吐出的烟雾缓缓升起“是啊,总不能让战士们饿着肚子练吧。再说,咱们吃的穿的用的,样样都得省着。可这些光省是不行的,填补不了咱工业上的窟窿。”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别的不说,光是那些训练中坏掉的零件,就够我们头疼了。一个简单的机枪零件要是断了,我们只能靠拆解其他装备来凑。人家德国人打一场仗,后方工厂能随时补充,我们呢?全靠天上掉馅饼!”

师长没有接话,他低头翻着桌上的图纸,目光停留在一页关于炮弹生产工艺的说明上。那些复杂的数据和要求,每一个都像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重重压在他的心头。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