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她不爱太子了
  4. 53
设置

53(3 / 4)


,道:“四年前之事,原是有人心存歹念,其知晓臣与稚娘情深意重,欲劫持稚娘以胁迫臣,早在那场大火之前,稚娘便已被劫持出东宫,然稚娘聪颖,且如何也不肯背叛于臣,在路上与那歹徒一番殊死拼斗,跳江逃生,一路沦落至润州,臣又正巧在润州养伤,缘分使然,才得以与稚娘重逢,将其接回东宫。”

皇后面露为难,她那会儿还在同官家说,请官家从她母家中选一个身世背景干净的女子入东宫,即使其身世背景不堪为太子妃,像沈宓当年一样,做个良娣也是好的。

毕竟自从当年魏王被迫就藩离京后,她看见顾湛愈来愈有了君王风范,对自己也疏离许多,通过“亲情”将顾湛控制住,已是难上加难,不如选个妙龄女子入东宫,既可以替她看住顾湛,若有幸承宠,对她的母家也大有裨益。此刻便听闻顾湛说他将沈宓寻了回来。

官家本来都松了口,让她先选几个女子,将画像送进来,挑选一二,但如今顾湛既然将沈宓寻回来,只怕不会轻易接纳旁人,她看得出来顾湛对沈宓的执念,自沈宓离去后,顾湛便恢复了一心在政事,且不近女色的状态。但为了将贤妻良母做到底,皇后还是故作担忧:“那小宓如今可还好?被歹人掠走四年,所有人都以为她已经故去,如今又突然寻回来,怕是有损天家颜面。”

她这话是说给官家听的,四年又不是四天四个时辰,这期间发生了什么,谁能说得清楚,顾湛是储君,将一个疑似清白有失的女子重新接回东宫,天下人会如何看这位储君?

顾湛从容不迫地开口:“官家,母后,臣一度将稚娘视为能共度一生的妻子,四年前那件事未曾发生之时,臣便打算上表将其立为太子妃,如今上天肯垂怜于臣,让臣重新将稚娘找回,臣已是庆幸不已,至于四年间发生过什么事情,臣并不在乎,"他从袖中取出写好的奏表,双手呈上,“这是臣请立她为太子正妃的奏表,望官家过目。”

官家没接那奏表,叫顾湛起身,放下手中茶盏,轻叹一声:“朕看得出你的心意,但人死到底不能复生,你若实在对她有情,帮她重新拟个身份,留在东宫便是,至于恢复名姓的事情,还是罢了,你母后也操心你的大事,方才还与脱说,要给你挑几个家世背景干净的女子,叫你挑选一二,若有合意的,娶回东宫。”

顾湛看向皇后的目光迟滞片刻,忽然懂了皇后的意思。但他绝不会让皇后再插手他东宫的事情半分,否则待他登基,便是外戚尾大不掉,终成祸患。

他很快收回自己的视线,继续朝官家道:“官家,在臣心中,早已将沈氏视为唯一能与臣共度一生,白头偕老之人,也断断不会另娶旁人,官家与母后恩爱,想必也能与臣感同身受。”

官家闻之一愣。

他忽地想起,自己年少登基,当年将身侧的皇后从乡野之中带回,也是顾湛这样的年纪。

彼时,皇后尚且还是旁人的妻子,他动用权势,让那人将其妻认作妹妹,起先是将皇后封为美人,后来跨过郡君,直接晋她为昭仪,后来,他欲立之为皇后,甚至将那个杨美人产下的孩子抱给她养,对外只称顾湛是皇后所产,力排众议才顺利立后,多年过去,虽偶有口角,但他与皇后,仍旧恩爱如初。他这个儿子说得不错,自己不也是这么过来的么?官家端详着顾湛,忽地觉得,自己这个儿子,在痴情这方面,与自己倒是有几分相似。

良久,他接过顾湛手中的奏表,翻看一看,的确是顾湛亲笔所书,未尝由旁人代笔,言辞恳切。

官家的心绪一时也有几分复杂,他合上奏表,“你的心思,朕已知晓,此事朕会考虑,毕竞太子妃之人选,不可马虎。”顾湛知晓官家这是已经松口,一时也并不勉强,见好就收,复跪下谢恩。对于徽州赈灾后的具体事情,官家本想继续问,然而看见皇后在一边,气色算不上好,便拍拍她的手背,道:“朕还有些其他事情要与湛儿讲,便不在坤宁殿吵你,晚些时候再过来看你。”

皇后虽不悦,却也只能应下,目送官家与顾湛离去。顾湛跟着官家从坤宁殿到福宁殿,回答过一些赈灾的细节问题以及朝中其他事宜,从福宁殿出来时,已是傍晚。

他走下台阶,顺口问杨顷:“东宫那边如何?孙澄可遣人来报过?”杨顷将孙澄派人来说过的话,原封不动地回给顾湛:“殿下刚进福宁殿,东宫便传来了话,沈娘子倒是没怎么闹,回青鸾殿后便歇下了,只是坐着不说话,除了翠微,也不让人近前,还有青鸾殿里的那方牌位,她也没让人撤下去。顾湛听得心头一紧,“她,可有好好吃饭?”“东宫传来的话是,午膳呈上去后,沈娘子一口也未动,说是不合胃口,叫人原封不动地撤下去了。”

顾湛不由得加快步伐。

翠微见沈宓坐在窗边,始终望着窗外,也不知她在想些什么,只是神情惆怅,问她话之后,她过很久才回答。

翠微看着心疼,劝道:“娘子,您多少吃一些,这样下去,身子会撑不住的。”

沈宓眸光灰败,没接翠微这句,“你说,我是不是又要被困在这里一辈子了?被困在这四方天里,承受他阴晴不定的性子,他若高兴,便会赏赐这个赏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