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战国往事复原争鸣与逐鹿下
  4. 第119章 焚书与坑儒
设置

第119章 焚书与坑儒(3 / 4)


原,攻取高阙要塞,将匈奴逐出阴山南麓。另一支兵马向西挺进,不久攻取贺兰山,将匈奴驱逐出河套地区。这样,被匈奴侵占的土地得以收复,又迁徙三万户人家充实边地,设置了三十四个县,新建了九原郡来管理。

为了巩固北方边疆,始皇帝下令,修复秦国、赵国、燕国原有的长城,把它们全部连接起来,以阻止匈奴策马南下。于是,命令北疆各郡,征发民伕修筑长城,最后修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蜿蜒一万余里的长城。为方便调兵遣将,又征发民伕挖掉山峰,填平河谷,修筑了从九原直达云阳的直道,把关中地区与河套地区连接了起来。

在北方用兵之际,又向南方大量用兵。始皇帝命令尉屠雎率领五十万大军分五路南下,前去攻打不肯归顺的百越。一路兵马到达镡成城,一路兵马到达九嶷山,一路兵马到达番禺,一路兵马到达南野,一路兵马到达余干水。

越人退守到深山老林,顽强进行抵抗。秦军留驻在当地,越人常在夜晚来偷袭,使秦军遭受重大损失,连尉屠雎也被越人杀死了。秦军战线太长,粮草补给不便,士卒经常挨饿受冷。为了能够即时补充粮草,始皇帝命令监禄开凿了灵渠,把湘江、桂江、漓江连接起来。又大规模迁徙内地民众戍边,最终平息了越人的反抗。在新开拓的土地上,又新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来管理。

南北开疆拓土,始皇帝大喜,便在咸阳宫大摆筵席庆祝胜利。

在钟鼓鸣奏,觥筹交错中,筵席很快进入了高潮。大臣们喝得面红耳赤,纷纷离开坐席,身体摇摇晃晃,手里端着酒爵,陆续来到始皇帝面前祝酒。

博士们见了,也不甘落后,仆射周青臣走上前去,颂扬始皇帝说:“从前,秦国土地不过千里,仰仗陛下神灵明圣,一举平定天下,驱逐戎狄蛮夷,凡是日月照耀到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把诸侯国改置为郡县,黔首安居乐业,不必再担心战争。始皇帝威德,自古及今无人能比;始皇帝功业,可以传之千秋万代!”

始皇帝听了,自然十分高兴。

博士齐人淳于越,不满周青臣的阿谀奉承,便上前进言:“臣下听说,殷朝、周朝统治天下有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功臣,给自己作辅佐。如今陛下拥有天下,而子弟却是平民百姓,一旦出现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之类的叛臣,陛下没有辅佐,靠谁来救援呢?凡事不师法古人而能长久的,还没有听说过呢!刚才周青臣当面阿谀奉承,以加重陛下的过失,这绝不是忠臣。”

始皇帝未置可否,把他们的意见交给大臣们讨论。

丞相李斯说:“五帝的制度不相重复,夏、商、周三代的制度也不相因袭。凭着各自制度都治理好了,这并不是他们故意彼此相反,而是时代发生了变化。现在陛下开创王朝大业,建立万世不朽功绩,这本来不是愚陋的儒生所能理解的。况且,淳于越所说的是夏、商、周三代的事,哪里值得效法呢?从前,诸侯并起纷争,大量招揽游说之士。现在天下平定,法令出自朝廷,百姓居家就应该致力农工生产,士人就应该学习法令刑禁。现在,儒生们不学习当今的,却要效法古代的,以诽谤当世,惑乱民心。丞相李斯冒死罪进言:古代天下散乱,没有谁能统一,所以诸侯并起,说话都称引古人来为害当今,矫饰虚言来扰乱事实,人们只认可自己的私学,而指责朝廷的制度。如今,皇帝已统一天下,分辨是非黑白,而确定皇帝至尊。可是,私学却一起非议法令,人们听说有诏令下达,就根据私学观点加以议论,入朝在心里不满,出朝在街巷谈议。在君主面前夸耀自己以求取名利,标新立异来抬高自己,制造谤言以影响民众。如果这种现象不加禁止,那么君主的威势就会下降,朋党的势力就会形成。臣下以为,禁止这种现象很有必要。臣下请求,让史官把不是秦国记载的全部焚毁。除博士官署掌管的之外,各地有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全都集中到郡守、郡尉那里,一起通通烧掉了。有胆敢聚在一起谈论《诗》、《书》的,处以死刑;有胆敢借古非今的,满门抄斩;官吏知情不报的,同罪论处;命令下达三十日内不肯烧书的,脸上刺字,发配边地,让他们白天防寇,夜晚筑城。所不取缔的,只有医药、占卜、种植一类书。如果人们学习法令,就以官吏作为老师。”

秦始皇下诏说:“可以。”

于是,向全国下达了焚书令。

焚书令下达各地,士人们群起恐慌。士人大多存有几卷简册,不交出就会受到惩罚,交出以后还怎么读书呢?秦朝法律非常严苛,人们惧怕惩罚,陆续把简册交了出来。不出几天,郡衙外面的空地上,简册堆积如山;然后在郡守、郡尉监督之下,衙署士卒们放起火来。竹简遇到了明火,噼噼啪啪地烧起来,很快便烈焰熊熊,最后都化成了灰烬。

最受打击的是聚徒讲学的儒家,他们把简册交了出去,不仅无法传播圣人的思想,而且也无法舌耕谋生了。即使位列博士的儒生,也都为焚书令而困扰。

孔鲋在原籍家里放有许多典籍。朋友陈余提醒说:“秦朝将消灭先王的典籍,而您是典籍的主人,恐怕您要有危险了!”

孔鲋回答说:“我要把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