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咱以前打仗,都是一窝蜂冲上去,啥时候还分这么多组啊?”
刘志刚抬起头,盯着他说“以前是以前,那是咱没办法。子弹不够、武器不行,只能用命拼。可现在不一样了,咱们有装备、有弹药,打仗得学会用脑子!你冲得快,没掩护,那不是找死是什么?”
另一个老兵低声说道“刘同志说得对。这德军的条令,不是随便编的,人家吃了多少亏才总结出来的经验。咱现在有条件学,就得好好学,不能浪费这些好东西!”
刘志刚听了点点头,拿起条令手册,继续翻阅。他的眼皮已经有些发沉,但仍然用手指压着书页,逐字逐句地念:“掩护组要记住,火力压制不是乱打一气。必须要精准,用最少的子弹压制最多的敌人。还有,这里说到进攻路线要利用地形掩护,避免暴露在敌方火力范围内……”
“这意思就是,不能直着往前冲,得走弯路、绕远路,对吧?”一个士兵试探着问。
刘志刚露出一丝疲惫的笑容:“对,就是这个意思。你看懂了就好。”
煤油灯的光线逐渐减弱,燃料已经快要耗尽,但房间里没有人抱怨。
一名士兵主动站起来,拿着油瓶走向门口。他推开门时,寒风灌了进来,冻得大家不由得缩了缩脖子。
“快关门,冷死了!”有人嘟囔了一句。
那名士兵很快加满了油,重新点燃灯火。房间里的光亮重新恢复,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映出一张张年轻却疲惫的面孔。
“刘同志,你歇会儿吧,这一晚上你连着翻了好几页了。”一个年纪稍长的老兵劝道。
刘志刚摇了摇头,拿起桌上的搪瓷杯,咕咚咕咚喝了两口冷水“歇什么?咱们还有这么多没翻完。明天一早,还得教给弟兄们。不赶紧弄完,怎么让他们学会用这些武器?”
老兵叹了口气,没有再劝。他低头看着摊开的毛边纸,上面已经写满了各种战术笔记,有些字迹因为煤油灯的熏染,已经开始发黄。
“刘同志,咱再说一遍‘交叉火力’的那个地方吧,我记得不是太清楚。”一个士兵低声说道,眼里满是认真。
“行!”刘志刚伸手翻到条令中的那一页,用手指划了个重点“交叉火力就是两组机枪手分别占据不同的高点,把火力覆盖在同一个区域。这样,敌人不管往哪边跑,都会被打到。”
他用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一个示意“你看,这两个山头,一台机枪在这儿,另一台机枪在这儿。火力集中到这里的谷地里,敌人进来也好,退也好,都是死路!”
几个士兵围着地图认真地看着,目光里满是兴奋。
“这办法好!以前咱一挺机枪守一个地方,根本压不住鬼子。要是能这样打,咱的兄弟就不用那么多白白牺牲了。”一个老兵感慨道。
这夜的学习一直持续到凌晨。外面的寒风越发凛冽,房间里的士兵却依然围坐着,目光专注地盯着书页。
刘志刚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酸痛的手腕,看了看四周:“今天就到这儿吧,明天继续。”
一个士兵却忍不住问:“刘同志,这些书上的东西,真能让咱们打赢鬼子吗?”
刘志刚看着他,目光坚定“能!鬼子以前厉害,不是因为他们比咱们聪明,而是因为他们的装备比咱们好,弹药比咱们多。可现在不一样了——咱们有了这些装备,有了这么多子弹,只要咱们学会用,打鬼子就再也不怕了!”
那名士兵听了,默默地点了点头。他抬头看向窗外,那片深沉的夜空中,星星点点闪烁,仿佛在为他们照亮前方的道路。
这一夜,煤油灯熄灭时,天已微亮。战士们合上手中的书页,各自返回宿舍休息。他们的眼神里,带着对未来战斗的期待和一种从未有过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