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仍然对我产生了一些打击,以致表面上依旧热情地吆喝叫卖,但心里早就不看好今天的生意了。
随着太阳西斜,热度逐渐稀薄下来,美食广场的人流量也不知不觉变大了,上前询价椰子的顾客也渐渐多起来。价格没变化,仍是15元一个,可一旦有人带头开买,后面的人便如羊群般蜂拥而至。不到半小时光景,等着买椰子的人便围满了摊位。越多人围观,便有越多人前来购买,“飞轮效应”就这样循环起来。
此时再看,15元/个已经不是劝退的门槛,倒成了抢购的理由。坦白说,这价格算不得便宜,但也说不上很贵。椰子属于南方的食物,北方人,尤其是这大西北的新疆地区,几乎从没见过或喝过这种食物,大多都是图新鲜。花15元尝个鲜,也没什么大不了。
椰子皮厚,运输之前已经将硬皮切掉了一大半,然而要想喝掉里面的汁液,需要用工具先用力撬一个口子,把吸管插进去才行,而凿口的工作并不轻松。除了需要力气,更需要技巧。锤子+螺丝刀便是一套趁手的凿口工具组合,然而这样的工具只有两套。
起初,老脏和老王是主力。他们一人一手拿锤子,一手握螺丝刀,找准椰子顶端被削掉厚皮的区域,然后用力一敲,直到螺丝刀深入到椰子内层。一下不行,就来两下、三下,直到感觉螺丝刀扎破椰子内壁,再用力握住螺丝刀,前后左右使劲摇晃几下,让洞口变粗变松,以便吸管能够轻松扎进洞里。这样买椰子的人,才能轻松喝到里面的椰汁。
工具原始、简陋,且有点不卫生,但消费者并不在意,因为在他们看来,品尝一道从未喝过的美食是最要紧的。
凿椰子需要时间,平均一个需要3-5分钟。由于成品出货慢,因此摊位前挤满了人影。他们一个个蜂拥着,焦急地等待着,拿着现金的手,高高的举起,并不停地叫喊着“买一个!”“给我挑一个!”“我要两个!”……
我们6个人齐上阵了,然而还是有些应接不暇。一个顾客等急了,便开始有些不耐烦“小伙子,我等好久了,快帮我挑一个!”另一个刚给过钱也在催促“我给你钱了,赶紧给我拿一个!”……
面对这种情形,我们只得连连道歉“对不起,您稍等,一会就好……”
凿椰子的活儿,看似不复杂,却常常需要凿十到二十几下,才能处理好一个椰子。老王和老脏一人才弄了10余个,就两手酸疼,只好换其他人接力。
几小时下来,好不容易处理了50-60多个椰子,我们7个人的手上却纷纷磨出了大小不一的水泡来。有时候水泡磨泡了也不自知,继续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继续卖力干活。
我的大拇指和食指底部,也各起了一个水泡。因为着急,不小心用力过猛,还将小拇指划出了一道伤口,并流出细长的殷红血水。因为没有创可贴,也没人带纸巾之类,便随便从地上捡起一张破报纸,撕下一条,简单做下包扎。
螺丝刀的手柄是木头材质的,经不住锤子敲打,才处理了十几个椰子,就断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螺丝刀金属条。为了不耽误做生意,我们只好手握金属条继续干活。
女摊主并不全程盯在摊位上,因为她在商业街还有水果门面。中间过来巡视过2-3次,见我们干活很卖力,便对我们很放心;听到具体销售情况和整体销售金额,夸奖和鼓励一番,就又消失了。对于螺丝刀坏掉的情况,女摊主承诺再拿来两套,然而不知道是忘记,还是因为太忙,从晚上7点,两个螺丝刀先后坏掉开始,期待中的新螺丝刀并未送到。
晚上9点以后,买椰子的人逐渐冷却下来。王文彬粗略算了一下,足足卖了150多个椰子,一天的收入超过2000元!照此计算,7天下来,销售额破1万5应该轻轻松松(当然,女摊主需要中途补货,否则不够卖的)。椰子居然这么好卖,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一天下来,我们的感觉除了脚疼还是脚疼。虽然有小板凳可以适时坐下来歇息,但因为人多,加上歇着担心被女摊主看到,数落我们干活不上心,因此总不由自主地想要站着,结果这一站就站了一整天。并且,卖力吆喝久了,嗓子也多少有点干疼,以致入夜以后,都没力气吆喝了。
熬到凌晨1点,终于到了下班的时间,所有摊位都在广场工作人员的催促下,开始陆续收摊。稀稀拉拉的游客也在大喇叭的提醒下,开始逐渐散去。女摊主早半小时收摊前,来到摊位盯着,汇总今天的经营情况,总进行货物清点,直到工作人员前来催促收摊。
按照之前的约定,女摊主给我们7个人日结了工资,每人50元,不多不少。50元拿在手里,心里挺满足,但与我们付出的劳动相比,我还是觉得亏了。而有同样感受的,不止我一个。
从下午4点开始一直到凌晨1点结束,我们干了9个小时,站了9个小时,并且没有一人吃饭,水也喝得很少。中间女摊主来过几次,也没提让我们分批吃饭的事儿,更别说给我们买饭吃了。于是,我不免羡慕那些在酸辣粉、凉皮、烤串等摊位兼职的同学——至少,摊主不会让他们饿肚子。
告别女摊主,趁各摊位还没完全歇业,我们便各自